首页 > 古诗词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_胡仲弓 | 宋代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作者:胡仲弓 朝代:宋代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原文

南风之歌久绝响,生民不作声希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音知政惟丝桐。
堪嗟世道多翻覆,几度桑田变陵谷。
摩挲古物忆当年,人在春风和气天。
治世之音安以乐,斯琴当年羽衣作。
物拘星移阅几周,不图今日为君留。
袖来赠与无弦客,得之何啻如珪璧。
籀文篆古未为奇,我思古人珍秘时。
古人不可得而见,见琴如见当时面。
安得寻声问爨人,为吾一洗琴上尘。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诗词问答

问: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的作者是谁?答:胡仲弓
问: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仲弓的名句有哪些?答:胡仲弓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参考注释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绝响

失传的技艺、学问等

嵇琴绝响。——《晋书·嵇康传论》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生民

指人民

泽润生民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宋· 苏轼《教战守》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不作声

不说话。《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翠花 ﹞向 人瑞 耳中不知説了两句什么话, 人瑞 点点头,就不作声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 曾文清 ﹞换了一件深灰色杭绸旧棉袍,两手插在袖管里不作声。”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我又问了一遍,那人还是不作声。”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希想

犹希望。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勿区区於世间,流连於亲识,眷眄富贵,希想味欲。”参见“ 希望 ”。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声音

(1)

(2) 使人产生听觉的振动

(3) 一种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造成的听觉印象

(4) 某些起与人的语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达手段

代表法律的庄严的声音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审音

(1).辨别音调。《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 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2).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3).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知政

(1).为政。谓主持政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产 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国语·周语中》:“若是而知 晋国 之政, 楚 越 必朝。” 韦昭 注:“知政,谓为政也。”《韩非子·说林下》:“君长自知政,公无事矣。”

(2).明察政事。《礼记·乐记》:“审乐以知政。” 郑玄 注:“听乐而知政之得失。”《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丝桐

(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汉 王粲 《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唐 高适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丝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记·琴挑》:“夜色新凉,故尔操弄丝桐,少寄岑寂。”

(2).指乐曲。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四:“自怜 楚 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世道

指社会状况、风气

唉!别提那 * 的旧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变了。变得不用吃糠了。——赵树理《传家宝》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翻覆

(1) 使从直立的、水平的或正常的位置上倾覆

车辆翻覆

(2) 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天地翻覆

(3) 来回翻动身体

夜间翻覆不能眠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桑田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遂使 相如 夸陆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参见“ 桑田沧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传·僖公二年》:“ 虢公 败 戎 於 桑田 。” 杨伯峻 注:“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之 稠桑驛 。”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陵谷

(1).《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毛 传:“言易位也。” 郑玄 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书·拓跋渊传》:“臣以疏滞,远离京輦,被其构阻,无所不为。然臣昔不在其后,自此以来,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数百年来几陵谷,此犹坚完缝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词:“能教沧海变桑田,陵谷一朝转换。”

(3).丘陵和山谷。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苏轼 《飓风赋》:“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触。”

(4).指陵墓。 清 顾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诗:“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树,夜夜宿鸟还相呼。”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古物

(1)

(2) 古代文物或较早历史阶段的文物

(3) 一般指一百年以前(按美国习惯法指1830年以前)的艺术品、家具或装饰品

(4) 过去某一时代的残存物,可以从其现场保留的一些特征加以识别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春风和气

形容温和融乐的气氛或和善的态度。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总论》:“学者一以春风和气期之,凡忿疾讥斥之辞,必周遮护讳而为之説。”《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都民当抚縻,使常在春风和气中,不可使有愁叹。” 明 无名氏 《四马投唐》第二折:“既 唐公 不念前讐,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喒一度可喜两度丑。”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治世

(1) 和平昌盛之世

(2) 管理国家,处理国务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不图

(1).不料。《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旧唐书·郭子仪传》:“ 广平王 入京师,老幼百万,夹道欢叫,涕泣而言曰:‘不图今日復见官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人》:“女子曰:‘久知两箇为孽,不图凶顽若此,当即除之。’”

(2).不图谋,不想办法。《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庄公 升坛, 曹子 手剑而从之。 管子 进曰:‘君何求乎?’ 曹子 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 管子 曰:‘然则君将何求?’”

(3).不贪求,不谋求。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图饮食,不图茶。” 郭沫若 《羽书集·抗战与觉悟》:“在这神圣抗战的期中要不图苟安,不怕牺牲,不怕打仗。”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赠与

赠送;法律上指把自己的财产无条件地转移给他人;作为经济上的援助所给与的货币或财产。也作[赠予]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何啻

亦作“ 何翅 ”。犹何止,岂只。 唐 李山甫 《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宋 叶适 《<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 巾山 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后生及知古人源流,教思无穷,视今惠利何翅千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其氛焰所及,视 乾隆 时,何啻十倍!”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珪璧

(1).古代祭祀朝聘等所用的玉器。《墨子·尚同中》:“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周宣 祈雨,珪璧斯罄。”《旧唐书·王起传》:“邦国之礼,祀为大事;珪璧之议,经有前规。”

(2).指爵位、官职。 唐 韦应物 《东林精舍寄呈阎澧州冯少府》诗:“朝廷重英彦,时辈分珪璧。”

(3).比喻高尚的人品。 汉 冯衍 《奏记邓禹》:“且大将军之事,岂特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珪璧之质,临卒不回。”

(4).比喻佳作。 明 钱子正 《复赠张柏庭》诗:“篋中珪璧几千载,舌底风雷半九州。”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籀文

古代大篆字的字体。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思古

怀古。 汉 班固 《西都赋》:“愿宾攄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汉 班固 《咏史》:“上书诣闕下,思古歌《鸡鸣》。”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珍秘

见“ 珍秘 ”。

亦作“ 珍祕 ”。亦作“珎祕”。1.珍贵罕见之物。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如题曰:‘甲甲某子之方’,若言已验尝试,人争刻写,以为珍祕。” 明 文徵明 《跋杨凝式草书》:“盖 似道 枋国御府,珍秘多归私家。”

(2).珍贵罕见。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言》:“在搜集所及的书本里,珍秘的东西很不少。”

(3).珍视而秘藏。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序》:“同志者幸为珍祕之。” 宋 沉虞卿 《<小畜集>序》:“﹝ 王禹偁 ﹞有手编文集三十卷,名曰《小畜集》,其文简易醇质,得古作者之醴,往往好事者得之,珎祕不传。” 明 归有光 《史论序》:“而先生尤自珍祕,不肯轻以示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游仙窟>序言》:“《游仙窟》为传奇…… 日本 则初颇珍秘,以为异书。”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声问

(1) 音讯;音信

声问断绝

(2) 名誉;名声

行止尽而声问远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爨人

厨师,主厨的人。 睡虎地 秦 墓竹简《法律答问》:“可(何)谓爨人?古主爨灶者殹(也)。”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上尘

旧时表奏函牍中表示谦抑的套语,意为有污尊长视听。 晋 庾亮 《让中书监表》:“止足之分,臣所宜守,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 宋 宋祁 《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輒譔定记草,上尘省览。审若疎谬芜累,恐辱琬琰,伏望掇去,别咨名才。” 清 《与董樵书》:“形迹阻隔,悃款莫通。輒録数诗,上尘洞瞩。”

,

  • 【韩少谟挽诗】_魏了翁 | 宋代
  • 【韩少谟挽诗】_魏了翁 | 宋代 >> 【韩少谟挽诗】_魏了翁 | 宋代...

  • 【南歌子(郭小娘道装)】_向子諲 | 宋代
  • 【南歌子(郭小娘道装)】_向子諲 | 宋代 >> 【南歌子(郭小娘道装)】_向子諲 | 宋代...

  • 【圆觉院闻杜鹃】_张舜民 | 宋代
  • 【圆觉院闻杜鹃】_张舜民 | 宋代 >> 【圆觉院闻杜鹃】_张舜民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