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拜大梅常禅师塔】_释广闻 | 宋代

【拜大梅常禅师塔】作者:释广闻 朝代:宋代

[拜大梅常禅师塔]拜大梅常禅师塔原文

声前借路谩经过,望却梅林自倒戈。

八十四人屙漉漉,阿师犹更带誵讹。

[拜大梅常禅师塔]诗词问答

问:拜大梅常禅师塔的作者是谁?答:释广闻
问:拜大梅常禅师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拜大梅常禅师塔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释广闻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广闻

[拜大梅常禅师塔]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拜大梅常禅师塔]参考注释

[拜大梅常禅师塔]借路

借道。《史记·春申君列传》:“且王攻 楚 将恶出兵?王将借路於仇讎之 韩 魏 乎?”

[拜大梅常禅师塔]经过

(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拜大梅常禅师塔]倒戈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

[拜大梅常禅师塔]四人

四民。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胡三省 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唐 避 太宗 讳,率谓民为人。”详“ 四民 ”。

[拜大梅常禅师塔]漉漉

(1).象声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2).湿貌;流貌。《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明 刘基 《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莹润貌。 唐 李贺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拜大梅常禅师塔]阿师

称僧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秀才 ﹞因奉手袖中,据两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师,争敢輒无礼,柱杖何在?可击之。’” 宋 范成大 《宝现溪》诗:“跃珠本具眼,聊共阿师戏。”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邂逅 云中 老阿师,里人许我话 刘 雷 。”

[拜大梅常禅师塔]誵讹

混淆讹误。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所云二女者,乃天帝之二女,非 尧 二女也,誵讹久矣。” 清 道忞 《奏对机缘》:“上復问 老 庄 悟处与佛祖为同为别。师云:‘此中大有誵譌。佛祖明心见性, 老 庄 所説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为无因滥同外道。’”

,

  • 【偈颂一百零一首】_释慧性 | 宋代
  • 【偈颂一百零一首】_释慧性 | 宋代 >> 【偈颂一百零一首】_释慧性 | 宋代...

  • 【再和公仪龙图】_梅尧臣 | 宋代
  • 【再和公仪龙图】_梅尧臣 | 宋代 >> 【再和公仪龙图】_梅尧臣 | 宋代...

  • 【池水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池水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池水二首】_杨万里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