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玉器者诗】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朝
[卖玉器者诗]卖玉器者诗原文
小序见卖玉器者。
或人欲买。
疑其是珉。
不肯成市。
聊作此诗。
以戏买者。
泾渭不可杂。
珉玉当早分。
子实旧楚客。
蒙俗谬前闻。
安知理孚采。
岂识质明温。
我方历上国。
从洛入函辕。
扬光十贵室。
驰誉四豪门。
奇声振朝邑。
高价服乡村。
宁能与尔曹。
瑜瑕稍辨论。
[卖玉器者诗]诗词问答
问:卖玉器者诗的作者是谁?答:鲍照
问:卖玉器者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鲍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鲍照
[卖玉器者诗]参考注释
[卖玉器者诗]小序
(1).指《毛诗》中冠于各篇之首解释主题的简短序言。《毛诗》有大序、小序,合称《毛诗序》。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之德也”下引旧说云:“起此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迄末为大序。”参见“ 大序 ”。
(2).作者或他人在单篇诗文或集前的序言。 宋 朱熹 《跋黄山谷诗》:“ 杜子美 诗小序有言虎搪突 夔 人藩蘺者, 夔 人正谓 夔州 人耳。”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小序》:“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 明 汤显祖 《答徐然明书》:“小序媿不文,亦谅其既衰也。”
[卖玉器者诗]玉器
用美玉雕刻成的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卖玉器者诗]或人
某人;有些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周书·尉迟运等传论》:“斯数子者,岂非社稷之臣歟?或人以为不忠,则天下莫之信也。” 清 陈确 《大学辨》:“ 朱子 对或人之问,亦云无他左验。”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或人曰:‘ 中国 无幽默。’这正是一个注脚。”
国人。指 春秋 战国 时代城邦的自由民。《淮南子·齐俗训》:“ 秦王 之时,或人葅子,利不足也。” 刘文典 集解引 俞樾 曰:“或人即国人也。《説文·戈部》:‘或,邦也。’《囗部》:‘国,邦也。’或、国古通用。”
[卖玉器者诗]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卖玉器者诗]成市
(1).使市场物价均平。《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郑玄 注:“成,平也。” 贾公彦 疏:“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
(2).像市场一样。比喻众多。《汉书·刑法志》:“姦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邹阳传》:“夫全 赵 之时,武力鼎士袨服 丛臺 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 幽王 之湛患。”
(3).形成市场。《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齐 季陵迟,官方淆乱, 鸿都 不纲, 西园 成市。” 李善 注引 荀悦 《汉纪》:“ 灵帝 即位,太后临朝,於 西园 卖官,自关内侯以下,入钱各有差。”
(4).犹成交。买卖做成。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以戏买者。”
[卖玉器者诗]泾渭
(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卖玉器者诗]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卖玉器者诗]珉玉
(1).似玉的美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玢豳文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珉”作“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为之,以緇石为口。”《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2).珉与玉。喻好坏,贵贱。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 涇 渭 不可杂,珉玉当早分。” 南朝 梁武帝 《注解大品经序》:“於此五义,不善分别,坚著三乘,教同一门,遂令朱紫共色,珉玉等价。” 宋 陆游 《书叹》诗:“世方乱珉玉,吾其老江湖。”
[卖玉器者诗]子实
稻、麦、谷子、高梁等农作物穗上的种子;大豆、小豆、绿豆等豆类作物豆荚内的豆粒。也叫[子粒]
[卖玉器者诗]楚客
(1).指 屈原 。 屈原 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唐 李白 《愁阳春赋》:“ 明妃 玉塞, 楚 客枫林,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 唐 李商隐 《九日》诗:“不学 汉 臣栽苜蓿,空教 楚 客咏江蘺。” 宋 贺铸 《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 漳 滨卧,渔父何知 楚 客才。”
(2).泛指客居他乡的人。 唐 岑参 《送人归江宁》诗:“ 楚 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唐 顾兆熊 《送友人归汉阳》诗:“罇前别 楚 客,云水思縈回。” 宋 柳永 《卜算子》词:“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 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卖玉器者诗]质明
天刚亮的时候。质,正
质明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质明启钥。——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卖玉器者诗]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卖玉器者诗]函辕
函谷关 与 轘辕关 的并称。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我方歷上国,从 洛 入 函 辕 。” 钱振伦 注:“ 灵帝 中平 元年,置 函谷关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平津 、 孟津 等八关。”
[卖玉器者诗]扬光
发出光辉。《淮南子·本经训》:“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而发辉也。” 唐 贾岛 《辩士》诗:“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卖玉器者诗]贵室
(1).贵宫。《礼记·文王世子》:“诸父守贵宫贵室。”参见“ 贵宫 ”。
(2).对他人之妻的尊称。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并遗足下贵室错綵罗縠裘一领,织成鞾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长奉左右。”
(3).贵者之家。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贵室豪家,弃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那女孩儿生於贵室,长在深闺。”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十:“贵室多富姻,贫家足穷亲。”
[卖玉器者诗]驰誉
声誉传得很远;驰名
驰誉文坛
[卖玉器者诗]豪门
旧时指位高权重而气势凌人的家族
豪门大族
[卖玉器者诗]朝邑
京城;都市。 南朝 宋 鲍照 《见卖玉器者》诗:“奇声振朝邑,高价服乡村。”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昔 俄 主 大彼得 ,躬游列国,择国中俊秀子弟,使受业 葡 法 之都,归而贵显之,布在朝邑, 俄 遂以强。”
[卖玉器者诗]高价
(1) 比正常价格或市场价格为高的价格
住房能用高价得到
(2) 指器物的珍贵,常用以比喻人的身分高
阶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复随辇而进,非所以章瑰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绝明也。——《后汉书·边让传》
(3) 又
蔡邕荐 让书
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三国魏· 曹植《盘石篇》
[卖玉器者诗]乡村
针对城市来说,以从事农业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口较分散的地方
[卖玉器者诗]尔曹
代词,汝辈,你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
[卖玉器者诗]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卖玉器者诗]辨论
(1).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礼记·王制》:“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 郑玄 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 孔颖达 疏:“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王必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与司马,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更论辨之,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已詔公卿之流,博选贤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论之法,以考於贤能。”
(2).辨析论说。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为李南阳建坊》:“ 胡 作《读史管见》,但遇母子间事,必再三辨论,则以当年不丧生母,为世所嗤也。” 清 唐甄 《潜书·无助》:“性即性耳,有何可言!今之学者好言性,辨论多端,何与於性!”
(3).辩驳争论。辨,通“ 辩 ”。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至於讼鬩。” 宋 杨万里 《赠临川严泰伯秀才》诗:“行看最先进,辨论詘诸儒。”《清史稿·时宪志一》:“ 光启 等断断辨论,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
(4).犹议论。辨,通“ 辩 ”。 宋 梅尧臣 《答刘原甫寄糟姜》诗:“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 宋 苏舜钦 《王子野行状》:“时年始二十五,风韵高洒,喜辨论,所交皆当世豪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权德舆》:“ 德舆 善辨论,开陈古今,觉悟人主。”
南北朝,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