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孙不愚过昆阳】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同孙不愚过昆阳]同孙不愚过昆阳原文
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昆水阳。
古庙藤萝穿户牖,断碑风雨碎文章。
真人寂寞神为社,坚垒委蛇女采桑。
拂帽村帘夸酒好,为君聊解一瓢尝。
[同孙不愚过昆阳]诗词问答
问:同孙不愚过昆阳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同孙不愚过昆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
[同孙不愚过昆阳]参考注释
[同孙不愚过昆阳]田园
(1) 田地与园圃
(2) 农村;乡下
(3) 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
田园诗
田园文学
[同孙不愚过昆阳]恰恰
形容鸟叫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同孙不愚过昆阳]春忙
指春季农忙之时。 宋 黄庭坚 《同孙不愚过昆阳》诗:“田园恰恰值春忙,驱马悠悠 昆水 阳。”
[同孙不愚过昆阳]驱马
策马奔驰。《诗·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 漕 。”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驱马陟 阴山 ,山高马不前。” 宋 张耒 《感春》诗之四:“驱马出门去,悠悠踏长堤。”
[同孙不愚过昆阳]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同孙不愚过昆阳]水阳
水的北面。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赩赫山顶,炤燎水阳。”
[同孙不愚过昆阳]藤萝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的通称
[同孙不愚过昆阳]户牖
门窗,借指家
老子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同孙不愚过昆阳]断碑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同孙不愚过昆阳]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同孙不愚过昆阳]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同孙不愚过昆阳]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同孙不愚过昆阳]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同孙不愚过昆阳]坚垒
(1).坚固的营垒。《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渡 渭 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
(2).固守营垒。《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时大军在 项 ,以贼兵精,詔 基 歛军坚垒。”
[同孙不愚过昆阳]委蛇
见[逶迤]
[同孙不愚过昆阳]采桑
(1).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南朝 宋 鲍照 、 梁 简文帝 、 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后人多所仿效。
(2).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採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採桑度>序》。
(3).乐府近代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採桑>序》:“《乐苑》:‘《採桑》,羽调曲。又有《杨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 唐 张祜 有此作。
(1).谓采摘桑叶。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罗敷 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2).古乐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采桑》, 晋 清商西曲。羽调。 唐 有大曲。”参见“ 采桑子 ”。
(3).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乡宁 西。《左传·僖公八年》:“ 晋 里克 帅师, 梁由靡 御, 虢射 为右,以败 狄 于 采桑 。” 杜预 注:“ 平阳 北 屈县 西南有 采桑津 。”
[同孙不愚过昆阳]一瓢
《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 王禹偁 《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 林逋 《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 一簞一瓢 ”。
宋代,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