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三和)】作者:吴潜 朝代:宋代
[永遇乐(三和)]永遇乐(三和)原文
祝告天公,放灯时节,且收今雨。
万户今门,六街三市,绽水晶云母。
香车宝马,珠帘翠幕,不怕禁更敲五。
霓裳曲,惊回好梦,误游紫宫朱府。
沈思旧日京华,风景逗晓,犹听戏鼓。
分镜圆时,断钗合处,倩笑歌与舞。
如今闲院,蜂残蛾褪,消夜果边自语。
亏人,梅花纸帐,权将睡补。
[永遇乐(三和)]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三和)的作者是谁?答:吴潜
问:永遇乐(三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永遇乐(三和)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吴潜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潜
[永遇乐(三和)]参考注释
[永遇乐(三和)]祝告
谓祷告于神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敦煌曲子词·拜新月》:“万家向月下,祝告深深跪。” 清 姚燮 《双鸩篇》:“为郎日焚香,焚香祝告天苍苍。” 彭荆风 《当芦笙响起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低声祝告着。”
[永遇乐(三和)]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永遇乐(三和)]放灯
(1).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永遇乐(三和)]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永遇乐(三和)]今雨
唐 杜甫 《秋述》:“秋, 杜子 卧病 长安 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谓宾客旧日遇雨也来,而今遇雨则不来了,初亲后疏。后用“今雨”指新交的朋友。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四:“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 清 钱谦益 《八月初二日渡淮》诗:“关心旧雨还今雨,回首长亭復短亭。”
[永遇乐(三和)]万户
(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寧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3).官名。 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设万户府以统领千户所,诸路万户府各设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设官与诸路万户府同。参阅《元史·百官志七》。
[永遇乐(三和)]六街三市
亦称“ 六街三陌 ”。 唐 时 长安 左右有六街,后代都城多保存此制,遂以“六街三市”指都市中热闹繁华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恰便似玉琢成六街三陌,恰便似粉粧就殿阁楼臺。”《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六街三市,竞放花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这种地方好叫名胜,那六街三市,没有一处不是名胜了。”参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这种地方好叫名胜,那六街三市,没有一处不是名胜了。”参见参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这种地方好叫名胜,那六街三市,没有一处不是名胜了。”参见参见参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这种地方好叫名胜,那六街三市,没有一处不是名胜了。”参见“六街”。
[永遇乐(三和)]水晶
透明的石英,是贵重矿石,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
水晶顶:规定五品官用的礼帽顶子;水晶丸:荔枝
[永遇乐(三和)]云母
属于硅酸盐类的一族矿物,主要是白色和黑色,能分成透明薄片。用做电缘材料
[永遇乐(三和)]香车宝马
华美的车马。 唐 王维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 宋 陆游 《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诗之三:“香车宝马沿湖路,绣幙金罍出郭船。” 梁启超 《雷庵行》:“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亦作“ 香轮宝骑 ”。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永遇乐(三和)]珠帘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永遇乐(三和)]翠幕
(1).翠色的帷幕。 晋 潘岳 《藉田赋》:“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 宋 柳永 《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报告戏情》:“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2).比喻苍翠浓荫的林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地广重畦浄,林芳翠幕悬。” 唐 苏颋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通。”《文汇报》1986.6.17:“略过了翠幕烟霞的 杭州 ,且舍下曲水流觞的 绍兴 ,休道行色匆匆,只为归心如箭。”
[永遇乐(三和)]不怕
——连词。犹言纵然,即使
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儒林外史》
[永遇乐(三和)]禁更
禁卫军人夜间戒严,以特定的口令互相喝问,以示警惕,称为“禁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出宿斋殿》:“奏请致斋日,殿门内外及 丽正门 外,皆禁卫羽林兵,俱全装铁骑数万围绕大内。是夜殿前仪卫之外,左右六军、仪仗卤簿,分列於 丽正 、 和寧 。更有裹緑小帽、服锦络缝宽衫兵士,十餘人作一队,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谓之喝探兵士,聚首而立,凡十数队。各队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声答曰:‘是!’又曰:‘是甚人?’众声应曰:‘殿前都指挥使某人!’及喝五使姓名,更互喝叫不停声。或作鷄鸣,是众人一同喝道。自初更至四更一点方止,此谓之‘禁更’。”
[永遇乐(三和)]霓裳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永遇乐(三和)]紫宫
(1).星官名。指紫微垣。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於是 范蠡 乃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 南朝 陈 沉炯 《太极殿铭》:“臣闻在天成象,紫宫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
(2).指帝王宫禁。《文选·左思<咏史>之五》:“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李周翰 注:“紫宫,天子所居处。”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明 何景明 《昔游篇》:“三千艳女罗紫宫,倾城一笑扬双蛾。”
(3).神话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训》:“紫宫者, 太一 之居也。” 汉 扬雄 《甘泉赋》:“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嶸。”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缠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永遇乐(三和)]朱府
道教谓神仙的住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飞云履》:“ 白乐天 烧丹于 庐山 草堂,作飞云履……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
[永遇乐(三和)]思旧
怀念旧事或旧友。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今宸极反正,惟新告始,宪章既明,品物思旧。”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唐 李咸用 《送赵舒处士归庐山》诗:“思旧 江 云断,谈玄岳月移。” 元 马臻 《西湖晚思》诗:“老态多思旧,时情只贵新。”
[永遇乐(三和)]京华
国都
誉满京华
[永遇乐(三和)]风景
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风景秀丽
[永遇乐(三和)]逗晓
破晓,天刚亮。 宋 周邦彦 《凤来朝·佳人》词:“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 宋 赵希鹄 《研屏辨》:“逗晓不辨道路,为一石所碍。”
[永遇乐(三和)]听戏
欣赏、观看戏剧表演
[永遇乐(三和)]分镜
喻夫妻离异。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懊恨别离轻,悲岂断絃,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参见“ 分鞋破镜 ”。
[永遇乐(三和)]倩笑
指女子美好的笑声或笑容。 潘漠华 《轿夫》诗:“倩笑的姑娘,烂漫活泼的童子……尽在我膝头展开的画册上鲜明地跳跃。”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院里都十分安静,偶尔有一声女人的倩笑声。”
[永遇乐(三和)]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永遇乐(三和)]消夜果
夜间食用的点心。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除》:“禁中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后苑修内司各进消夜果儿,以大合簇飣凡百餘种,如蜜煎珍果,下至花餳、萁豆,以至玉杯宝器。” 宋 吴潜 《永遇乐·再和己未元夕》词:“火城春近,金莲地帀,消夜果边曾语。”自注:“元宵,宰执赐消夜果。” 清 金农 《己酉除夕》诗:“柈中消夜果,风物忆南天。”
[永遇乐(三和)]梅花纸帐
一种由多样物件组合、装饰而成的卧具。 宋 林洪 《山家清事·梅花纸帐》:“法用独牀。旁置四黑漆柱,各掛以半锡瓶,插梅数枝,后设黑漆板约二尺,自地及顶,欲靠以清坐。左右设横木一,可掛衣,角安斑竹书贮一,藏书三四,掛白麈一。上作大方目顶,用细白楮衾作帐罩之。前安小踏牀,於左植緑漆小荷叶一,寘香鼎,然紫藤香。中只用布单、楮衾、菊枕、蒲褥。”亦省称“ 梅花帐 ”、“ 梅帐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魂游》:“小姐,你受此供呵,教你肌骨凉,魂魄香。肯回阳,再住这梅花帐?”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铭》:“梅花帐额铭:学 林和靖 ,以梅为妻;学 赵师雄 ,以梅为姬。梅兮梅兮,吾亦与尔同梦兮。” 薛恨生 《西厢记》十三:“难道梅帐脂粉,是梦中的 阳台 吗?温存款洽,是梦里的景况吗?”
吴潜,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