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次韵】作者:朱翌 朝代:宋代
[牡丹次韵]牡丹次韵原文
一日春工过颍阳,名园次第款侯王。
风流得见升平瑞,气味初无世俗香。
早托筠笼驰驿骑,旋张罗护因晨光。
最怜一尺盘盂玉,稳上高鬟映额黄。
[牡丹次韵]诗词问答
问:牡丹次韵的作者是谁?答:朱翌
问:牡丹次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朱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翌
[牡丹次韵]朱翌牡丹次韵 书法图
牡丹次韵书法作品
[牡丹次韵]参考注释
[牡丹次韵]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牡丹次韵]春工
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唐 张碧 《游春引》诗之三:“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 宋 柳永 《剔银灯》词:“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 明 杨慎 《雁来红赋》:“兹微生兮秋颖,乃借荣於春工。”
[牡丹次韵]颍阳
颍水 之北。传说古高士 巢父 、 许由 隐居于此,后因以借指 巢 许 。《庄子·让王》:“故 许由 娱於 潁阳 而 共伯 得乎 共首 。” 成玄英 疏:“ 潁阳 ,地名,在 襄阳 ,未为定地名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李贤 注:“ 潁阳 谓 巢 许 也。”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翘跡企 潁阳 ,临河思洗耳。” 唐 贾岛 《寓兴》诗:“旷哉 潁阳 风,千载无其他。”
[牡丹次韵]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牡丹次韵]侯王
泛指诸侯。《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史记·项羽本纪》:“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晋 陆机 《五等论》:“ 汉 矫 秦 枉,大启侯王,境土踰溢,不遵旧典。”
[牡丹次韵]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牡丹次韵]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牡丹次韵]气味
(1) 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气味浓香
散发出气味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牡丹次韵]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牡丹次韵]筠笼
(1).罩在火炉上的竹笼。 北周 庾信 《对烛赋》:“莲帐寒檠窗拂曙,筠笼熏火香盈絮。” 倪璠 注:“筠笼,竹火笼也。”
(2).竹篮之类盛器。 唐 杜甫 《野人送朱樱》诗:“ 西蜀 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七:“ 洛中 三月牡丹开,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故 王平甫 诗曰:‘风暄翠幕春沽酒,露湿筠笼夜卖花。’” 清 孙枝蔚 《咏樱桃》诗:“爱看筠笼满,愁登綺席迟。”
(3).指箱箧之类盛器。 郁达夫 《志亡儿耀春之殇》诗之四:“收取生前儿戏具,筠笼从此不开箱。”
(4).鸟笼。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 冯集梧 注:“ 禰衡 《鸚鵡赋》:‘緑衣翠衿。’又:‘闭以雕笼。’”
[牡丹次韵]驿骑
(1).驿马。《汉书·高帝纪下》“ 横 惧,乘传诣 雒阳 ” 唐 颜师古 注:“传者,若今之驛。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驛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之十:“边候失晨夜,驛骑驰中涂。” 明 何景明 《鲥鱼》诗:“白日风尘驰驛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清 吴兆骞 《出关》诗:“边楼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骑尘。”
(2).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驛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驛骑至公车刺取。”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一:“驛骑函首过 黄河 ,城中无贼天气和。” 元 耶律楚材 《寄平阳净名润老》诗:“驛骑新从 平水 廻,知公无恙笑颜开。”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飞鸟使》:“ 蕃 中飞鸟使,中国之驛骑也。”
(3).犹骑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处士正书倣 欧率更 ,而间以《黄庭》之意行之,处士意在以劲婉驛骑两家。”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江阴 戚三郎 ,觅妇 王 ,能为驛骑者,予多金。”
[牡丹次韵]张罗
(1) 照料处理
张罗后事
(2) 筹划;安顿
张罗住处
(3) 照应;接待
张罗了半天,累坏了吧
(4) 张网,也比喻搜捕
张罗海内
[牡丹次韵]晨光
早晨的阳光
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牡丹次韵]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牡丹次韵]盘盂
亦作“ 盘杅 ”。圆盘与方盂的并称。用于盛物。古代亦于其上刻文纪功或自励。《战国策·赵策一》:“昔者,五国之王,尝合横而谋伐 赵 ,参分 赵国 壤地,著之盘盂,属之讎柞。” 吴师道 补正:“言其日见而不忘。”《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后汉书·崔駰传》:“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杅。” 李贤 注:“杅亦盂也。” 晋 潘尼 《乘舆箴》:“虽以 尧 、 舜 、 汤 、 武 之盛,必有诽谤之木,敢諫之鼓,盘杅之铭,无讳之史。”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窃惟自古恢扬盛业,激赞宏图,朝则带礪传盟,家则盘盂著誓,必资麟笔,共振鲸鐘。” 章炳麟 《正仇满论》:“戊戌百日之新政,足以书於盘盂,勒於鐘鼎。”
槃盂:盘与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将铭言或功绩刻于盘盂,以为法鉴。《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吕氏春秋·慎势》:“功名著乎盘盂,铭篆著乎壶鑑。”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楚 叶公 好龙,墻壁槃盂皆画龙。”
[牡丹次韵]高鬟
高起的环形发髻。亦指梳高鬟的女人。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宋史·仪卫志二》:“宫中导从之制……新妇二人,高鬟,青袍。”
[牡丹次韵]额黄
六朝 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 唐 时仍有。其制起于 汉 时。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 寿阳公主 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宋 范成大 《虞美人》词:“恰如娇小 万琼妃 ,涂罢额黄嫌怕、污燕支。” 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之五:“青丝濯濯额黄悬,巧样新装恰自然。”参见“ 额妆 ”。
宋代,朱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