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首】作者:释昙华 朝代:宋代
[偈颂六十首]偈颂六十首原文
古来为法老尊宿,荷众曾无有倦时。
况是年来衰落甚,动为多与行相违。
应须痛念平生事,著意披襟善护持。
颗粒果能无渗漏,少林初不隔毫厘。
[偈颂六十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六十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昙华
问:偈颂六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昙华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昙华
[偈颂六十首]释昙华偈颂六十首 书法图
偈颂六十首书法作品
[偈颂六十首]参考注释
[偈颂六十首]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偈颂六十首]法老
古代埃及王的代称
[偈颂六十首]尊宿
亦作“ 尊夙 ”。1.指年老而有名望的高僧。 唐 贾岛 《送灵应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 宋 苏轼 《书麘公诗后》诗:“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 竺乾 一时尊夙,尽在东南,最著则为 莲池 、 达观 两大宗主。”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八篇:“﹝ 董説 ﹞三十餘年不履城市,惟友渔樵,世推为佛门尊宿。”
(2).对前辈有重望者的敬称。 宋 苏轼 《与杨君素书》之二:“某去乡二十一年,里中尊宿零落殆尽,惟公龟鹤不老,松柏益茂,此大庆也。”
[偈颂六十首]无有
没有
[有在者乎?]曰:[无有。]——《战国策·赵策》
无有碍矣。——唐· 李朝威《柳毅传》
无有不过而拜。——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绝无有。——清· 方苞《狱中杂记》
果无有。
[偈颂六十首]衰落
由兴盛转向没落;由强大转为弱小
家道衰落
唐末诗风衰落
[偈颂六十首]相违
(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偈颂六十首]应须
(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偈颂六十首]痛念
谓顾念其痛而抚慰之。《左传·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晋 杜预 注:“燠休,痛念之声。”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燠休,痛其痛而念之。若今小儿痛,父母以口就之曰燠休,代其痛也。”
[偈颂六十首]生事
(1) 制造麻烦;惹事非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水浒》第十四回
造谣生事
(2) 指生计;境遇
生事若何?
[偈颂六十首]披襟
(1).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
(2).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
(3).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偈颂六十首]护持
维护保持
[偈颂六十首]颗粒
(1) 小的圆形或球形体
这些珍珠的颗粒大小很整齐
(2) 各种谷类植物(如小麦、燕麦、稻子、谷子)的种子或类似果实的种子
颗粒归仓
[偈颂六十首]能无
反问语。犹能不。《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门,以介於大国,能无亡乎?” 明 刘基 《旅兴》诗之十:“人生非草木,能无感中情?”参见“ 能不 ”。
[偈颂六十首]渗漏
(1) 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
很多溪流在某些地段因渗漏而失水
(2) 侵蚀
(3) 损耗
[偈颂六十首]少林
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陆游 《东窗偶书》诗:“屏风叠邃思 庐阜 ,冠子峯高忆 少林 。”《西游记》第二六回:“ 少林 别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满树红。”详“ 少林寺 ”。
[偈颂六十首]毫厘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宋代,释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