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作者:阎尔梅 朝代:清代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原文
万里风闻海上兵,江南消息未分明。
行藏唯恐惭师友,离乱无因问死生。
再返皋桥迷旧庑,重逢市倅失真名。
潜踪直入趺堂拜,错愕相看忾一声。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诗词问答
问:《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的作者是谁?答:阎尔梅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阎尔梅的名句有哪些?答:阎尔梅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参考注释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风闻
传闻得知
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汉书·南粤王赵佗传》
风闻局长因受贿判刑了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上兵
谓用兵之上策。《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张预 注:“言以奇策祕算取胜於不战,兵之上也。” 明 吴昜 《少保戚公继光》诗:“伐暴贵上兵,功岂必战场。”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行藏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唯恐
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担心)
【近义词】恐怕
【反义词】放心
【出处】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造句】他做事小心翼翼的,唯恐出错.为了不惊醒他,我生怕发出声音!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离乱
(1).变乱。常指战乱。《晋书·刑法志》:“是时承离乱之后,法网弛纵,罪名既轻,无以惩肃。” 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诗:“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一本作“ 乱离 ”。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寧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陈毅 《冬夜杂咏·吾读》:“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
(2).历乱。纷杂貌。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赋》:“其声也,惊诡噂噆,縈紆离乱。”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死生
(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重逢
分别后又见面;再次相逢;再遇见
久别重逢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失真
失去本意或本来面貌;跟原来的有出入
在这种光线下,人物的面貌有时失真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潜踪
潜藏踪迹,使不为人知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错愕
仓卒惊愕
良不得已,错愕迎科。——韩愈《曹成玉碑》
[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清代,阎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