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_李孙宸 | 明代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原文

一副精神托笔端,写来惟与故人看。

少年裘马邀名易,老大文章问世难。

宋玉有情空作赋,班超何日正登坛。

近来稚子皆能武,争市龙驹答绣鞍。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诗词问答

问:《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参考注释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一副

一对

一副眼镜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笔端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裘马

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 赤 之适 齐 也,乘肥马,衣轻裘。” 朱熹 集注:“言其富也。”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儐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宋 陆游 《风入松》词:“十年裘马 锦江 滨,酒隐红尘。万金选胜鶯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其视彼都人士,裘马丽都,林斋幽靘,珊珊玉珮,冉冉衣香。”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邀名

求取好的名声。 汉 王充 《论衡·自然》:“ 尧 则天而行,不作功邀名,无为之化自成。”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不慕权於城市,岂邀名於屠肆。”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弁证·泰山没字碑》:“今史载封禪而无文可知矣。且 始皇 立石颂德,邀名后世,安知不如 晋 人一树於山,一沉於水。”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大文

(1).宏大的文章,伟大的作品。《北史·薛道衡传》:“涉歷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大致清远。”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之尊崇 愈 者,方以是篇为巨製大文,而授受诵习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人若读 鄂謨 (Homeros)以降大文,则不徒近诗,且自与人生会。”

(2).谓繁盛的文饰。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温丽琼臺,密华承寝;当户之縠,大文之锦。”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章问

犹章闻。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上令 兴 负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章问汹赫,父子湮没。”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世难

当世的灾难、祸乱。《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焉 内求 交阯 牧,欲避世难。”《周书·周惠达传》:“尝使至 洛 , 魏孝武 与 惠达 语及世难。”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世难有身空自累,诗成无鴈倩谁将?”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宋玉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有情

(1) 指男女互相倾慕的感情。也指普通的感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

(2) 有意思、有趣

曲外有情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班超

(32-102)东汉大将、外交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公元73年,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又奉命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丝绸之路”重又畅通。后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今波斯湾而归。他在西域活动三十一年,使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登坛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 张景明 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 韩牧 让印,主人得地。”《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 李善 注:“登坛,祭天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李善 注:“《江表传》曰:‘ 权 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 周瑜 ……’然登坛,即位之时也。”《后汉书·献帝纪》“皇帝逊位, 魏王 丕 称天子” 李贤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乃为坛於 繁阳 故城, 魏王 登坛,受皇帝璽綬。”《晋书·谢安传》:“及 宋 受禪,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史记·淮阴侯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

(2).走上讲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种外来的旧理想;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稚子

幼儿;小孩子

稚子绕膝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其三]龙驹

(1).指骏马。 南朝 陈 徐陵 《骢马驱》诗:“白马号龙驹,雕鞍名鏤衢。”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祗收壮健胜铁甲,岂因格鬭求龙驹。”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恣劫》:“请缨倜儻,僇长鲸龙泉射芒;死绥慨慷,斩 蚩尤 龙驹快驤。” 郭沫若 《题画赠朝鲜同志》诗:“龙驹一日行千里,国运升恒亦如此。”

(2).喻豪杰之士。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七:“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唐 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 襄阳 得奇士,俊迈真龙驹。”

(3).喻英俊少年。参见“ 龙驹凤雏 ”。

,

  • 【节寿庆陈母唐孺人】_王弘诲 | 明代
  • 【节寿庆陈母唐孺人】_王弘诲 | 明代 >> 【节寿庆陈母唐孺人】_王弘诲 | 明代...

  • 【王献叔招饮绣球花下】_沈守正 | 明代
  • 【王献叔招饮绣球花下】_沈守正 | 明代 >> 【王献叔招饮绣球花下】_沈守正 | 明代...

  • 【读放翁诗】_吴范 | 明代
  • 【读放翁诗】_吴范 | 明代 >> 【读放翁诗】_吴范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