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重九席上作)】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原文
戏马台前秋雁飞。
管弦歌舞更旌旗。
要知黄1~1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
倾白酒,绕东篱。
只於陶令有心期。
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诗词问答
问:鹧鸪天(重九席上作)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辛弃疾鹧鸪天(重九席上作) 书法图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书法作品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参考注释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戏马台
(1).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 。 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2).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 。 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 。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 ,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前秋
去年秋天。 唐 薛能 《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池中水是前秋水,陌上风惊自古尘。” 唐 张乔 《游边感怀》诗之二:“夜来因得思乡梦,重读前秋转海书。”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六:“阿娘重见话遗徽,病骨前秋盼我归。”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管弦
亦作“ 管絃 ”。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汉书·礼乐志》:“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 晋 张华 《情诗》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盈阶陛,十二金釵列管絃。” 清 孙枝蔚 《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2).指管弦乐。《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 *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囀管弦同。”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千里桑麻緑荫城,万家灯火筦絃清。”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颺管絃。”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四:“听, 南海 的涛声如号角, 鹭江 的潮音如管弦。”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要知
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范公 人之云亡,天下叹息。昨其家以铭见责。虽在哀苦,义所难辞,然极难为文也。伏恐要知。”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清高
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自命清高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二谢
(1).指 晋 谢安 、 谢万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或问 林公 , 司州 何如二 谢 ? 林公 曰:‘故当攀 安 提 万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 南朝 齐 谢朓 。一说,指 谢灵运 与族弟 谢惠连 。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孰知二 谢 将能事,颇学 阴 、 何 苦用心。” 仇兆鳌 注:“二 谢 ,谓 谢灵运 、 谢朓 。” 唐 李翱 《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 郊 为五言诗,自 前汉 李都尉 、 苏属国 及 建安 诸子, 南朝 二 谢 , 郊 能兼其体而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杜 曰:‘使 昭明 再生,吾当出 刘 曹 、二 谢 上。’”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白酒
中国通常用大米、高粱等通过酿造和蒸馏所得的一种烈酒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东篱
(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有心
有某种想法
有心人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明朝
〈方〉∶明天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重九
即重阳,阴历九月九日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鹧鸪天(重九席上作)]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宋代,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