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引】作者:朱鼎 朝代:明代
[阳关引]阳关引原文
文命拜中郎。温省分符节。
长驱虎队出江淮探狼穴。净丑:虏灶满荒郊。
烽火连三月。是何时哀笳声断边尘灭。
[阳关引]诗词问答
问:阳关引的作者是谁?答:朱鼎
问:阳关引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朱鼎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鼎
[阳关引]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玉镜记 第二十一出
[阳关引]参考注释
[阳关引]文命
(1).文德教命。《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 孔 传:“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 尧 舜 。”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武功既燀赫,文命迺丕釐。”
(2).传说为 夏禹 之名。《史记·夏本纪》:“ 夏禹 名曰 文命 。” 司马贞 索隐:“ 太史公 皆以 放勋 、 重华 、 文命 为 尧 、 舜 、 禹 之名,未必为得。”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陟方之死,其殆 文命 之志乎?”《旧唐书·哀帝纪》:“著 重华 纳麓之功,彰 文命 导川之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接任的好像就是他的儿子 文命 少爷,乳名叫作 阿禹 。”
[阳关引]中郎
(1).官名。 秦 置, 汉 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汉 苏武 、 蔡邕 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中郎 石经后, 八分 盖憔悴。”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 中郎 传业, 蔡琰 词章。”此指 蔡邕 。 元 张翥 《上京秋日》诗:“ 中郎 节在仍归 汉 ,校尉城空罢护 羌 。”此指 苏武 。
(2).次子。 元 成廷珪 《戚戚行》:“大郎荷鍤北开河,中郎买刀南讨贼。”
[阳关引]分符
犹剖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述职抚 荆 衡 ,分符袭宠荣。”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传奇大意》:“到海上坐展雄图,功成日同归完聚,列土分符。”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乞外名都重,分符宠命仍。”
[阳关引]长驱
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
长驱千里
[阳关引]虎队
比喻勇猛的军队。 唐 孟郊 《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唐 曹唐 《羽林贾中丞》诗:“四十年前百战身,曾驱虎队扫胡尘。”
[阳关引]江淮
(1). 长江 和 淮河 。《左传·哀公九年》:“秋, 吴 城 邗 ,沟通 江 淮 。”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残; 漳 汝 之间,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 江 淮 间一御史疏陈水患。”
(2).泛指 长江 与 淮河 之间的地区。《后汉书·周荣传》:“ 荣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东南米价高如玉, 江 淮 饿莩千家哭。” 清 钮琇 《觚賸·旧雷有声》:“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略相同,唯 粤 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即较之 江 淮 ,亦甚悬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军兵分东西,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劳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饷源却愈益短绌难办。”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阳湖 一带。《史记·五帝本纪》:“ 三苗 在 江淮 、 荆州 数为乱。” 张守节 正义:“淮,读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阳关引]荒郊
荒凉的郊野
荒郊野外
[阳关引]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阳关引]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阳关引]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阳关引]哀笳
悲凉的胡笳声。 北周 庾信 《奉报赵王出师在道赐诗》:“哀笳关塞曲,嘶马别离声。” 明 顾有孝 《感兴》诗:“哀笳不与魂俱断,清漏偏将恨此长。”
[阳关引]边尘
(1).边地的尘土。 唐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明 冯梦龙 《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染边尘,回首关津,受恩深,处假为真。”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边尘一起飞黄叶,岸柳重攀变緑枝。”
(2).代称边境战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新城 太守 孟达 反,詔驃骑将军 司马宣王 讨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 唐 戴叔伦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从容歼小丑,谈笑静边尘。”
明代,朱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