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作者:杨炎正 朝代:宋代
[浣溪沙]浣溪沙原文
杨柳笼烟袅嫩黄。
桃花蘸水染红香。
薄罗衫子日初长。
饮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
教人独自遣风光。
[浣溪沙]诗词问答
问:浣溪沙的作者是谁?答:杨炎正
问:浣溪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浣溪沙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杨炎正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炎正
[浣溪沙]杨炎正浣溪沙 书法图
浣溪沙书法作品
[浣溪沙]参考注释
[浣溪沙]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浣溪沙]嫩黄
浅黄。 宋 王安石 《春风》诗:“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緑稍归田。” 李準 《参观》:“这时正是农历五月中旬天气,小麦已经由嫩黄颜色变成耀眼金黄颜色。”
[浣溪沙]桃花
亦作“ 桃华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浣溪沙]红香
谓色红而味香。 五代 齐己 《乞樱桃》诗:“嚼破红香堪换骨,摘残丹颗欲烧枝。” 宋 韩琦 《北堂春雨》诗:“风前芳杏红香减,烟外垂杨緑意多。”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同赋长句》:“休辞洗盏劝红香,苦笑尘颜加粉澡。”
[浣溪沙]罗衫
丝织衣衫。 唐 韦应物 《白沙亭逢吴叟歌》:“龙池宫里上皇时,罗衫宝带香风吹。” 唐 章孝标 《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鈿罗衫耸细腰。” 唐 温庭筠 《黄昙子歌》:“罗衫褭回风,点粉金鸝卵。”
[浣溪沙]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浣溪沙]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浣溪沙]回肠
喻思虑忧愁盘旋于脑际,如肠之来回蠕动
九曲回肠
[浣溪沙]独自
只有自己一个人
[浣溪沙]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宋代,杨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