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登碧云寺金刚塔】_乾隆 | 清代

【登碧云寺金刚塔】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碧云寺金刚塔]登碧云寺金刚塔原文

登塔必有天风来,窣堵岂与封姨媒。

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

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

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

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

[登碧云寺金刚塔]诗词问答

问:登碧云寺金刚塔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碧云寺金刚塔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登碧云寺金刚塔]注释

1.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

[登碧云寺金刚塔]参考注释

[登碧云寺金刚塔]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登碧云寺金刚塔]窣堵

见“ 窣堵波 ”。

[登碧云寺金刚塔]封姨

亦作“ 封夷 ”。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 封家姨 ”、“ 十八姨 ”、“ 封十八姨 ”。 唐 天宝 中, 崔玄微 于春季月夜,遇美人绿衣 杨 氏、白衣 李 氏、绛衣 陶 氏、绯衣小女 石醋醋 和 封家十八姨 。 崔 命酒共饮。 十八姨 翻酒污 醋醋 衣裳,不欢而散。明夜诸女又来, 醋醋 言诸女皆住苑中,多被恶风所挠,求 崔 于每岁元旦作朱幡立于苑东,即可免难。时元旦已过,因请于某日平旦立此幡。是日东风刮地,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崔 乃悟诸女皆花精,而 封十八姨 乃风神也。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后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嘲风》诗:“纷红骇緑骤飘零,痴騃 封姨 没性灵。”《 * 词话》第二四回:“梅花姿逞春情性,不怕 封夷 号令严。”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为问 封姨 ,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 江 南春好,妒花天气。”

[登碧云寺金刚塔]妙义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登碧云寺金刚塔]万虑

(1).反复思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蔽乎!”

(2).思绪万端。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数盃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三:“俯仰念物化,万虑此俱寂。”

[登碧云寺金刚塔]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登碧云寺金刚塔]出世法

佛教谓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法。《心地观经》:“诸佛子等,应当至心求见一佛及一菩萨,如是名为出世法要。” 明 李贽 《与明因书》:“世上人总无甚差别,唯学出世法,非出格丈夫不能。今我等既为出格丈夫之事,而欲世人知我信我,不亦惑乎!既不知我,不信我,又与之辩,其为惑益甚。”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子之所疑,皆世间法耳,非所论於出世法也。”

[登碧云寺金刚塔]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登碧云寺金刚塔]汉水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登碧云寺金刚塔]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登碧云寺金刚塔]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登碧云寺金刚塔]绿云

比喻女子黑而长的头发: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借指年轻女子:雪鬓苍苍配绿云。

[登碧云寺金刚塔]意中

(1) 心中

我意中的伙伴

(2) 意料之中

意中之事

[登碧云寺金刚塔]颙望

(1).凝望,抬头呆望。 唐 李赤 《望夫山》诗:“顒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顒望碧天遥,不见春归路。”

(2).仰望,敬仰地期待。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若寂寥自居,肸饗无应,长吏虔诚而不答,下民顒望而不知,坐观田农,使至枯悴。如此,则不独人之困,亦唯神之羞。”《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儻实屯军 鄴下 ,顒望降临;必欲真决雌雄,愿角逐于 常山 之尾。” 胡三省 注:“顒,鱼容翻,仰也。”

(3).盼望;等待。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某久留军前,都人顒望,欲乞早归。”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发怒》:“朝夕縈掛,只为孩儿多用心。不知月老事如何?为甚冰人没信音?顒望多时,情绪转深。”《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顒望回家,将息取乐,因见本妇身子不快,倒戴了个愁帽。”

,

  •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六·交让渎】_乾隆 | 清代
  •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六·交让渎】_乾隆 | 清代 >>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六·交让渎】_乾隆 | 清代...

  •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十二·虎邱阁】_乾隆 | 清代
  •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十二·虎邱阁】_乾隆 | 清代 >> 【杂咏吴下故迹十二首·其十二·虎邱阁】_乾隆 | 清代...

  • 【题雪浪斋】_乾隆 | 清代
  • 【题雪浪斋】_乾隆 | 清代 >> 【题雪浪斋】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