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八声甘州】_朱雍 | 宋代

【八声甘州】作者:朱雍 朝代:宋代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原文

听琤琤漏永,洗银林、梅英半寒收。
正蟾辉舒粉,云容缕色,切近妆楼。
人在东风伫立,悄悄独凝眸。
多少横斜影,萦绕江流。
只有清香暗度,堕髻簪珥玉,曾赋清游。
认瑶车冰辙,佳致肯延留。
指蓬山、青砂初转,望沧溟、羽佩一同舟。
仙娥许,酒渑与我,消尽春愁。

[八声甘州]诗词问答

问:八声甘州的作者是谁?答:朱雍
问:八声甘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八声甘州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朱雍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雍

[八声甘州]参考注释

[八声甘州]琤琤

象声词,玉器相击声、琴声或水流声,也指声音清脆明快

[八声甘州]梅英

梅花。 宋 秦观 《望海潮》词:“梅英疏淡,冰澌溶洩,东风暗换年华。”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词:“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八声甘州]蟾辉

月光。 唐 樊铸 《明光殿粉壁赋》:“月桂低簷,失蟾辉於午夜;御柳垂砌,惹絮色於三春。” 明 沉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位列臺官,常尊无二,灿烂蟾辉堪比。”

[八声甘州]切近

非常接近;非常符合

他的比喻很切近

[八声甘州]妆楼

旧称妇女居住的楼房。 唐 沉佺期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粧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唐 白居易 《春词》:“低花树映小粧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清 张宸 《送张翼西驸马还京》诗:“粧楼翠幙春无数,憔悴人间 孙子荆 。”

指妇女的居室。 唐 沉佺期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宋 柳永 《少年游》词:“日高花榭懒梳头,无语倚妆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妆楼晓看荷香十里,猊炉烟烬。”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二场:“[ 侯朝宗 ]:小生有意拜访 香君 妆楼,不知能否如愿?”

[八声甘州]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八声甘州]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八声甘州]悄悄

(1) 寂静;声音低微;不声不响

悄悄离开

(2) 小声地,偷偷地

他悄悄地全跟我说了

[八声甘州]凝眸

定睛去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李商隐《闻歌》

凝眸远望

[八声甘州]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八声甘州]横斜

(1).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枝条及其影子。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竹影横斜,荷香飘荡。一襟满意凉。”《广陵潮》第三四回:“墙砖剥落,窗柱横斜,燕子粪地上都堆白了。”

(2).代指横斜之物。 宋 范成大 《伏闻知府秘书欲取小杜桐庐诗语以见花名堂计梅开堂成归舟已下南浦》诗:“説与横斜应早计,不须更待雪花催。”此指梅花。

[八声甘州]萦绕

萦回环绕

余音萦绕

[八声甘州]有清

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八声甘州]暗度

(1).不知不觉地过去。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诗:“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后蜀 毛熙震 《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 宋 徐铉 《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酬因为长歌》:“光阴暗度盃盂里,职业未妨谈笑间。”

(2).暗中转换。 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由这样,把不兑现的‘官票宝钞’便暗度到兑现的钱庄钞票。”

[八声甘州]堕髻

堕马髻的省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 西施 晓梦綃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宋 张先 《菊花新》词:“堕髻慵妆来日暮,家在画桥堤下住。”

[八声甘州]簪珥

发簪和耳饰。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管子·轻重甲》:“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宋 苏轼 《以屏山赠欧阳叔弼》诗:“屏山輟赠子,莫遣污簪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有美人入,簪珥光采;从者皆宫妆。”

[八声甘州]清游

亦作“ 清游 ”。清雅游赏。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侍郎使虏》诗:“清游不可迟,日日檥船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云 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 郁达夫 《重访蓝亭有赠》诗:“去年今日题诗处,记得清游第二回。”

见“ 清游 ”。

[八声甘州]佳致

(1).优美高雅的情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浩 ﹞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陈书·孝行传·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 王筠 奇其有佳致。”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何水部 、 柳吴兴 篇法不足,时时造佳致。”

(2).美好的景致。 宋 柳永 《剔银灯》词:“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元 施惠 《幽闺记·少不知愁》:“好景须欢会,四时不负佳致。”

[八声甘州]延留

(1).留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张华 ﹞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上赐以袭衣、冠带、被褥等物,令閤门宴犒讫,就馆,延留数月遣回。”

(2).延续;拖延不走。 茅盾 《暴风雨》:“昨晚延留到今晨的密雨,趁着晓风,打扑人脸越发有劲。” 杨沫 《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十一月下旬我正准备走了,孩子忽然生起病来,我焦灼,可是隐隐地又有些欢喜--这样仿佛给自己的延留找到了借口。”

[八声甘州]蓬山

(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八声甘州]沧溟

(1).大海。《汉武帝内传》:“诸仙玉女,聚居沧溟。” 唐 元稹 《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一泛沧溟,即晕眩呕噦,不能行立。” 赵朴初 《忆江南》词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沧溟。”

(2).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一折:“天地为盟,上有沧溟。”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边城尘土暗沧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陈梦雷 《登屴崱峰》诗之二:“泉归洞壑声闻静,天入沧溟法界空。”

[八声甘州]羽佩

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南朝 梁 沉约 《丽人赋》:“陆离羽佩,襍错花鈿。” 黎经诰 注:“羽佩者, 交趾 有鸟名翡翠,其羽或用为饰。”

[八声甘州]一同

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同时同地发出的

[八声甘州]仙娥

(1).仙女。 唐 刘沧 《经 * 山》诗:“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见珠宫岌然,贝闕高耸。有一仙娥,自内而出。”

(2).指美女。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臺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簫声随 凤史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箕仙多鬼不可频召》:“又写二诗云:‘古来花貌説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

(3).水名。见“ 仙娥河 ”。

[八声甘州]消尽

(1).谓用尽无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 鲁迅 《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八声甘州]春愁

春日的愁绪。 南朝 梁元帝 《春日》诗:“春愁春自结,春结詎能申。”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云。” 唐 张祜 《折杨柳枝》诗之一:“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宋 陆游 《行武担西南村落有感》诗:“骑马悠然欲断魂,春愁满眼与谁论?”

,

  • 【次韵叔父俗罢】_苏过 | 宋代
  • 【次韵叔父俗罢】_苏过 | 宋代 >> 【次韵叔父俗罢】_苏过 | 宋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_释崇岳 | 宋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_释崇岳 | 宋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_释崇岳 | 宋代...

  • 【和渔具十绝】_牟巘五 | 宋代
  • 【和渔具十绝】_牟巘五 | 宋代 >> 【和渔具十绝】_牟巘五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