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越问句践】_孙因 | 宋代

【越问句践】作者:孙因 朝代:宋代

[越问句践]越问句践原文

昔句践兮思报吴,问国政兮五大夫。
辟田野兮实仓府,访疾苦兮字幼孤。
抱冰兮握火,置胆兮坐卧。
采蕺兮与葛,侧席兮闾左。
觞酒豆肉兮必均其施,乐不尽声兮食不致味。
鸷鸟匿形兮逾一十祀,吴无稻蟹兮越有地利。
一朝兴师兮三战得志,姑苏既墟兮横行淮泗。
伯东诸侯兮贺贡毕致,赫然隽功兮又何可议。
客曰异哉兮彼长颈而乌喙。
如其可与其乐兮,何鸱夷之远避。

[越问句践]诗词问答

问:越问句践的作者是谁?答:孙因
问:越问句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因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因

[越问句践]参考注释

[越问句践]国政

(1).国家的政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罕氏 常掌国政。”《汉书·匡衡传》:“ 衡 位三公,辅国政。”《旧唐书·牛徽传》:“及 茂贞 平贼,自恃寖骄,多挠国政。”《三国演义》第三回:“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2).古代官名。即正卿。《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 杜预 注:“国政,正卿。”

[越问句践]五大夫

(1). 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 唐 孔颖达 疏:“ 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 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

(2).爵位名。 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 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 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 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战国策·楚策一》:“ 楚 杜赫 説 楚王 以取 赵 。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史记·高祖本纪》:“ 项梁 益 沛公 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五大夫,第九爵也。”《汉书·食货志下》:“千夫如五大夫。” 颜师古 注:“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

(3). 秦始皇 二十八年封禅 泰山 ,风雨暴至,避于树下,因此树护驾有功,按 秦 官爵封为五大夫。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为 秦 官,而附会为五株松。 汉 应劭 《汉官仪》谓 始皇 所封的是松树。后因以为松的别名。 明 何景明 《古松歌》:“君不见 泰山 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处。”

[越问句践]辟田

已开垦的田地。《管子·八观》:“草田多而辟田少者,虽不水旱,饥国之野也。”

开垦田地。《旧唐书·良吏传上·王方翼》:“乃与佣保齐力勤作,苦心计,功不虚弃,数年闢田数十顷。”《元史·立智理威传》:“时方以闢田、均赋、弭盗、息讼诸事课守令。”

[越问句践]仓府

粮仓及钱库的合称。《尉缭子·战威》:“王国富民,霸国富土,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彊。”《汉书·卜式传》:“会 浑邪 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 颜师古 注:“仓,粟所积也。府,钱所聚也。”

[越问句践]疾苦

指生活上的困苦

关心人民的疾苦

[越问句践]幼孤

年幼的孤儿。《管子·四时》:“一政曰,论幼孤,舍有罪。”《汉书·景帝纪》:“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晋 潘岳 《杨仲武诔》:“恤养幼孤。”

[越问句践]抱冰

(1).喻刻苦自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越王 念復 吴 讎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於户,出入尝之。” 唐 元稹 《冬白紵》诗:“共笑 越王 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2).喻廉洁。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令丞承风,饮水抱冰。”参见“ 抱冰公事 ”。

[越问句践]坐卧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越问句践]侧席

(1).单独一席。《国语·吴语》:“去笄,侧席而坐,不扫。” 韦昭 注:“侧犹特也。”《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汉书·游侠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楚 有 子玉得臣 , 文公 ( 晋文公 )为之侧席而坐。”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公卿以下皆畏,莫不侧席。”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宣和 六年春, 东都 地震……驛书闻朝廷, 徽祖 为侧席。”

(3).指谦恭以待贤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李贤 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前蜀 贯休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诗:“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清 王韬 《韬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求。”

(4).正席旁侧的席位。《汉书·元后传》:“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輦。”《红楼梦》第十一回:“ 尤氏 让 邢夫人 、 王夫人 并他母亲都上坐了,他与 凤姐儿 、 寳玉 侧席坐。”

[越问句践]闾左

居于里门左边的平民百姓,里门左侧是古代贫苦人民居住的地区,也指贫苦人民,即平民,借指戍边的兵士

陈胜、 吴广起于闾左

发闾左适戍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入闾左呼子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越问句践]觞酒豆肉

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因以“觴酒豆肉”泛指饮食。《礼记·坊记》:“觴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高瞻下视,絜言污行,觴酒豆肉,迁延相让。” 清 汪琬 《孝贞女墓志铭》:“始则膏泽不御,觴酒豆肉不尝。”

[越问句践]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越问句践]致味

极尽滋味之美。《国语·吴语》:“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 吴 。” 韦昭 注:“致,极也。不极五味之调。”《礼记·乐记》:“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饗之礼,非致味也。” 陈澔 集说:“乐之隆盛,不是为极声音之美;食饗禘祫之重礼,不是为极滋味之美。”

[越问句践]鸷鸟

凶猛的鸟,如鹰、雕、枭等

[越问句践]匿形

隐匿形迹。 明 张居正 《与蓟辽督抚书》:“虏若大举,必不止於八千一万。审欲大举,亦必匿形歛翼,岂肯以三路之説,明告於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煌煌居歷史之首,而终匿形于卷末者,殆以此歟?”

[越问句践]稻蟹

吃稻的蟹。《国语·越语下》:“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 韦昭 注:“蟹食稻。” 元 陈孚 《平江》诗:“故里空传 吴 稻蟹,寒祠犹记 晋 蓴鱸。” 明 高启 《郊墅杂赋》之十:“稻蟹灯前聚,莎虫机下喧。”

[越问句践]地利

(1) 地理的优势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2) 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

[越问句践]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越问句践]兴师

兴兵;起兵

兴师问罪

[越问句践]得志

(1) 实现志愿

少年得志

(2) 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越问句践]姑苏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越问句践]横行

(1) 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 * 势力

(3) 以掠夺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

(4) 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越问句践]东诸侯

东方的诸侯。《左传·成公十六年》:“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东诸侯之师次於 鄫 ,以待 晋 师。” 唐 时用为对封疆大员的誉称。 唐 刘禹锡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 武陵 ,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寳山之下,宜有所持。” 唐 李商隐 《柳枝》诗序:“雪中, 让 山 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越问句践]赫然

(1) 令人惊讶的样子

赫然出现在众人前

(2) 发怒的样子

赫然震怒

(3) 显赫,盛大

[越问句践]隽功

(1).突出的功勋。 宋 陆游 《南唐书·朱元传论》:“ 朱元 取两州於 周 兵将遯之时,固未为雋功。” 宋 岳珂 《桯史·成都贡院》:“以为 乾德 平僭伪,虽鑾舆不亲幸,而耆定一方,实为雋功。”《宋史·游师雄传》:“ 洮州 之役,可谓雋功,但恨赏太薄耳。”

(2).功勋特出者。《宋史·礼志八》:“ 陈汤 、 傅介子 、 冯奉世 、 班超 之流,皆为 有汉 之雋功。”

[越问句践]乌喙

(1).形容人之嘴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越问句践]如其

(1)

(2) 表示假设,正句中往往有[必]、[就]等跟它呼应,相当于[如果]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3)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句或下段开头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越问句践]与其

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与其在这里等他,毋宁去找他更好

[越问句践]鸱夷

(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

  • 【范季远作止斋求诗以此寄之】_苏过 | 宋代
  • 【范季远作止斋求诗以此寄之】_苏过 | 宋代 >> 【范季远作止斋求诗以此寄之】_苏过 | 宋代...

  • 【衡山道中遇雪四首】_赵蕃 | 宋代
  • 【衡山道中遇雪四首】_赵蕃 | 宋代 >> 【衡山道中遇雪四首】_赵蕃 | 宋代...

  •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_韩维 | 宋代
  •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_韩维 | 宋代 >>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_韩维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