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原文
楚蜀风烟接,车书道路通。
花开红踯躅,山绕碧崆峒。
比屋兵民杂,居人习俗同。
年来寥落甚,吾独愧观风。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诗词问答
问: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参考注释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车书
(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唐 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羣盗非今日,天下车书已一家。” 清 黄遵宪 《送宍户玑公使之燕京》诗:“ 唐 宋 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2).指推行制度。 宋 李杲卿 《孟邦雄墓志》:“朝廷得以车书 陇右 ,开拓 巴 蜀 ,皆公之力也。”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道路
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人生道路
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红踯躅
红杜鹃花的别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七四:“敕赐一窠红躑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玉蕊杜鹃》:“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崆峒
(1)
(2) 山名,在甘肃
(3) 岛名,在山东
(4) 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圣主,将军真可倚崆峒。——《杨家将演义》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比屋
(1).所居屋舍相邻。《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荀彧 进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荆州 还,后至 许 ,见侍中 耿纪 ,语终夜。尚书令 荀彧 与 纪 比屋,夜闻 畿 言,异之……遂进 畿 於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罗 与 贾 ,比屋而居。”
(2).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有策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魏书·袁翻传》:“ 淮 海输诚, 华阳 即序,连城请面,比屋归仁。” 唐 罗邺 《牡丹》诗:“落尽春红始见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宋 司马光 《乞罢陕西义勇札子》:“ 陕西 之民,比屋凋残。” 明 高启 《大水》诗:“ 东江 入门流,比屋如败船。”
(3).借称老百姓。《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由是文武百辟,岳牧羣贤,至於比屋之伦,尽祝当阳之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务俾比屋同沾实惠,小民咸受更生,用称朕子爱元元、抚育安全至意。”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兵民
(1).指壮丁。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復闻籍兵民,驱以教战力。”
(2).士兵和民众。 毛 * 《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居人
住在家里的人;居民
巷无居人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习俗
风俗习惯
文化习俗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寥落
稀疏;稀少;冷落
疏星寥落
[偏桥以抵白泥有见而作]观风
替人守望,以便报告
派小王去观风
明代,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