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题(填仓日)又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前题(填仓日)又作]前题(填仓日)又作原文
春雪既沾足,宜晴鬯万汇。
和风不鸣条,泽润遍大地。
此日称填仓,俗例有深意。
于耜举趾时,预筹一年计。
九州足仓箱,万民无一事。
生息滋以繁,日给尚虞匮。
岂易得馀三,虚置仓中积。
益凛祈年心,庶可徐言治。
[前题(填仓日)又作]诗词问答
问:前题(填仓日)又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前题(填仓日)又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前题(填仓日)又作]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一
2. 填仓日
[前题(填仓日)又作]参考注释
[前题(填仓日)又作]沾足
谓雨水充足。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一:“ 同州 民谓沾足为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灾》:“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
[前题(填仓日)又作]万汇
万物
[前题(填仓日)又作]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古人认为是贤者在位,天下大治时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 周公 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因以“风不鸣条”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文王 以 太公 为 灌坛 令,朞年,风不鸣条。”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天道茫茫,岂常人所能测哉!休嘉之世,风不鸣条,吾不禁拭目望之。”
[前题(填仓日)又作]泽润
(1).恩泽普施。《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2).色彩光润。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肌肤莹滑,毛髮泽润。”
[前题(填仓日)又作]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前题(填仓日)又作]填仓
旧俗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吃丰盛的饭食,并往粮囤里添点粮食,表示吉利
[前题(填仓日)又作]俗例
指民间的风俗习惯
按俗例守岁
[前题(填仓日)又作]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前题(填仓日)又作]举趾
(1).举足;抬脚。《诗·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朱熹 集传:“举趾,举足而耕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桓卫姬》:“今妾望君举趾高、色厉、音扬,意在 卫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曷不一举趾,纵望渊与岑。”
(2).指举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举趾为世人之所则,动脣为天下之所传。”
[前题(填仓日)又作]预筹
预先谋划。 孙中山 《中国前途问题--在民报 * 节演说词》:“与其将来弄到无可如何,才去想大破坏,不如今日预筹个防止的法子。” 郑振铎 《埃娥》四:“‘这孩子,今天怎么不在门边等爸?’预筹的打闹的计划为之粉碎。”
[前题(填仓日)又作]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前题(填仓日)又作]仓箱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前题(填仓日)又作]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前题(填仓日)又作]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前题(填仓日)又作]生息
(1) 生活;生存
湖里有许多珍禽在那里生息
(2) 人口繁殖
休养生息
(3) 使生长
生息力量
(4) 产生利息
[前题(填仓日)又作]日给
(1).一天的吃用充足。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虽白屋草庐,歌謳鼓琴,日给月单,朝歌暮戚。”
(2).每天供给。《晋书·食货志》:“交令饥者尽得水产之饶,百姓不出境界之内,旦暮野食,此目下日给之益也。”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一:“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日给唯猪肉一斤,豆腐二块,菜一把。”
(3).花名。
[前题(填仓日)又作]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前题(填仓日)又作]徐言
(1).低声细语。《吕氏春秋·精谕》:“徐言则不闻,疾言则人知之。”
(2).从容而言。《后汉书·刘宽传》:“夫人欲试 宽 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飜污朝衣。婢遽收之, 宽 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3).犹缓言。缓气言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王利器 集解引 周祖谟 曰:“考急言、徐言之説,见於 高诱 之解《吕览》、《淮南》……凡言急气者,皆细声字;凡言缓气者,皆洪音字。”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