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原文
脍人肝与采山薇,举世营营为饱饥。
始信洋洋而逝矣,已烹鶂鶂复哇之。
伏雌雉亦防身害,畴昔羊能兆祸基。
独有广文君卓识,残杯冷炙也牢辞。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诗词问答
问:《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参考注释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采山
(1).开采矿产。 晋 左思 《吴都赋》:“煮海为盐,採山铸钱。”《史记·吴王濞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富因採山,衅成提局。”
(2).上山打柴。 宋 梅尧臣 《田家·四时》诗:“採山持野斧,射鸟入烟林。”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营营
(1) 象声词
营营青蝇
(2) 奔走钻营
毕生营营,追求名利
(3) 常含贬义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洋洋
(1) 形容众多或丰盛
洋洋万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广远无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声蔼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乐
喜气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形容声音响亮
钟磬洋洋
流水声洋洋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鶂鶂
亦作“鶃鶃”。鹅鸣声。亦借指鹅。 宋 梅尧臣 《放鹑》诗:“公只知鱼之洋洋,鹅之鶂鶂,噫兮噫兮。”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鶃鶃之肉无他长,取其肥且甘而已矣。”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伏雌
指母鸡。《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秦百里奚妻琴歌一》:“ 百里奚 ,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张 问其僕:‘主人饭未?’答云:‘中厨无餚,尚竢伏雌生卵耳!’” 清 钱谦益 《汪君六十序》:“禾稼既纳,酌冻醪,烹伏雌,与比邻故旧,契阔谈讌。”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灶下炊扊扅,釜中烹伏雌。”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防身
采取某种措施,防止外界对自身的伤害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祸基
犹祸根。《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 托辉 曰:‘ 额特勒 懦而败事, 阿苏 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祸基。’”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 *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文君
(1).指 周文王 。《文选·张衡<思玄赋>》:“ 文君 为我端蓍兮,利飞遁以保名。”旧注:“ 文君 , 文王 也。”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 文王 可以为 文君 。”
(2).指 晋文公 。《楚辞·九章·惜往日》:“ 介子 忠而立枯兮, 文君 寤而追求。” 王逸 注:“ 文君 , 晋文公 也。”
(3).指 卓文君 。 汉 临邛 富翁 卓王孙 之女,貌美,有才学。 司马相如 饮于 卓氏 , 文君 新寡, 相如 以琴曲挑之, 文君 遂夜奔 相如 。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指代美女。 唐 温庭筠 《锦城曲》:“ 巴水 漾情情不尽, 文君 织得春机红。” 宋 沉端节 《薄倖》词:“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面。”
(4).指代寡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 清 方文 《喜得姚休那先生书》:“劝我休买孺子妾,孺子妾不如文君。”此指再醮的寡妇。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卓识
高超的见识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残杯冷炙
(1).残剩的酒肉。 元 乔吉 《卖花声·世情》曲:“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小东门街 多食肆,有熟羊肉店……惟不能与贪眠者会食。一失其时,残杯冷炙,絶无风味。”
(2).指权贵的施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牢辞
坚决辞谢。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若以游艺请,则牢辞固拒,如不愿闻。”
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