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中秋日作]中秋日作原文
又值中秋微月魄,地平入不见蟾垣。
维其常纵传古语,何不臧斯接两番。
节庆例应彻歌舞,神歆祀合荐彝尊。
今年简咏留篇幅,犹得山庄百首存。
[中秋日作]诗词问答
问:中秋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中秋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中秋日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中秋日作]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
2. 向例日月见食一分以下者例不救护今岁八月十五日卯刻月食据钦天监奏初亏带食四十九秒不及一分入地平不见食予谓虽不见食其食自如常是以不举庆节宴乐
[中秋日作]参考注释
[中秋日作]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中秋日作]月魄
(1).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 唐 李商隐 《街西池馆》诗:“疎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元 柯九思 《送林彦清归永嘉》诗:“遥瞻 广寒殿 , 素娥 正凭阑。白兔擣月魄,指顾成神丹。”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日月合璧……旋见一红一黑者,大如车轮,并行而上,不差累黍。红者,炽若火毬,光华四射;黑者,色甚晦,暗如泼墨,盖即晦夜之月魄也。” 章炳麟 《四感论》:“又观月魄与海水者,终日折旋,而今月之明,不能加于古月;今潮之盛,不能过于古潮。安得所谓进化者。”
(2).道教语。以日为阳,称日魂;以月为阴,称月魄。
[中秋日作]地平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地平江动 蜀 ,天阔树浮 秦 。”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诗:“羣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3).地平面;地平线。 清 恽敬 《杂说》:“盖地之体九万里,地平之上, 中国 所见日出,东西不及五万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地无正平,目所见处皆为平,至广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处,其圆中规,中高而四隤之证也,是为地平。圆规之外,目不见者则地平下矣。”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中秋日作]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中秋日作]古语
(1)
(2) 古代的词语
书中个别古语加了注释
(3) 已废弃或旧式的措词、习语
(4) 古话
古语说∶满招损,谦受益
[中秋日作]不臧
(1).不善,不良。《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他人之善,若己有之;民之不臧,公实貽耻。”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迁擢》:“间有一二不臧者,已经明斥其非,使令改过迁善。”
(2).犹不吉。《魏书·姚苌传》:“王者无戏言,此将不臧之徵也。”《北史·僭伪附庸传·赫连定》:“俄而羣狐百数,鸣於其侧, 定 命射之,无所获。恶之曰:‘所见亦大不臧,咄咄天道,復何言哉!’”
[中秋日作]节庆
节日喜庆。《北史·李彪传》:“伏见朝臣丁大忧者,假满赴职。衣锦乘轩,从郊庙之祀;鸣玉垂緌,同节庆之醼。” 冰心 《往事·六一姊》:“ 金钩寨 是离我们营垒最近的村落,四时节庆,不免有馈赠往来。”
[中秋日作]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中秋日作]彝尊
见“ 彝樽 ”。
[中秋日作]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中秋日作]篇幅
(1) 文章的长短
(2) 书籍报刊中的文章所占的版面
[中秋日作]山庄
山中的村庄;别墅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