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原文
悠悠莫向文山去。
要把襟裾牛马汝。
遥知书带草边行,正在雀罗门里住。
平生插架昌黎句。
不似拾柴东野苦。
侵天且拟凤凰巢,扫地从他鸖鹆舞。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诗词问答
问:《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参考注释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文山
极言文件之多。 汪传宝 《不能搬掉文山养闲人》:“如果搬掉文山养闲人,机关变得清闲自在,无所事事,岂不是违背了初衷?”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襟裾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诗:“岂知下土人,水潦没襟裾。” 宋 张九成 《秋兴》诗:“清风拂襟裾,片月堕篱落。” 清 孙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诗:“诵诗感《无衣》,涕泪湿襟裾。”
(2).引申为胸前。 清 尤侗 《游灵岩记》:“歷阶而望,则 太湖 也。山色有无,水光上下,渔舟一叶,落霞千点,气象茫茫,集於襟裾。”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明 袁宗道 《读<孟子>》:“百姓行矣而不著,习矣而不察,则为襟裾之禽兽。”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牛马
比喻做苦工的人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书带草
草名。叶长而极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刄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正在
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中
我们正在做作业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雀罗门
《史记·汲郑列传》:“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雀罗门”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 唐 刘禹锡 《有感》诗:“昨宵 凤池 客,今日雀罗门。”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罗门。” 明 唐顺之 《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赠》:“岂知綉斧客,还过雀罗门。”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插架
图书馆将书刊放于藏书架上
插架的外文书有609部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昌黎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东野
复姓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侵天
逼近云天。极言其高。 唐 韩愈 《游城南·风折花枝》诗:“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警世通言·乐小舍弃生觅偶》:“看潮人成羣作队,不待中秋,相随相趁,尽往江边游戏。沙滩畔,远望潮头,不觉侵天浪起。”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凤凰巢
笙名。 元 杨维桢 《续籢集·演歌》:“今日金钱初受赏,倚声同合凤凰巢。” 楼卜瀍 注:“凤凰巢,笙名。《韵府》:‘大笙谓之巢。’大者十九簧,以众管在匏,有凤巢之形。”
[玉楼春(寄题文山郑元英巢经楼)]扫地
(1) 用扫帚等清扫地面
(2) 比喻名誉、威信等全部丧失
威信扫地
宋代,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