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作者:释普度 朝代:宋代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原文
大机圆应,大智无方。
右左逢原,七穿八穴。
万叠云山一抹过,十八滩头声浩浩。
遇贵即贵,遇贱即贱。
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
要津把断,纵夺临时。
风细细,日迟迟。
四海浪平龙睡稳,九天云净鹤高飞。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普度
问: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普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普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释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书法图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书法作品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参考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大机
(1).事物变化的枢要、关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至弱当至彊,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云云救郑楚子使椒来聘》:“此夷夏盛衰之大机也。”
(2).国家的机要事务。《新唐书·权德舆传》:“帝又自用 李絳 参赞大机。”
(3).佛教语。真谛,精义。《古尊宿语录》卷十九:“出门弟子八十有四人,其角立者,唯 百丈海 得其大机。”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大机大用君已传,那遣老夫安注脚。” 明 陈恭尹 《立秋日送雪樵和尚开法曹溪》诗:“ 济 上家风得大机,白雪高坐见人稀。”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圆应
普遍应化。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 南朝 梁 沉约 《上建阙表》:“天德圆应,宪章自远。”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大智
(1) 大智慧
(2) 有智慧的人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无方
(1) 不得法;方法不对
经营无方
(2) 没有固定的方向、处所、范围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一抹
(1).犹一条;一片(用于痕迹、景物等)。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七:“一抹浓红傍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 宋 陆游 《思故山》诗:“暮归稚子迎我笑,遥指一抹西村烟。”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鶯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 清 郑燮 《唐多令·寄怀刘道并示酒家徐郎》词:“一抹晚天霞,微红透碧纱,颤西风凉叶些些。” 茅盾 《子夜》十:“一抹深红色的夕照挂在那边池畔的亭子角,附近的一带树叶也带些儿金黄。” 王西彦 《黄昏》:“一阵辘辘辘辘的轰响,一眨眼,就只在空中剩下一抹逐渐散淡的黑烟。”
(2).一闪而过。 宋 苏轼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诗:“溪上青山三百迭,快马轻衫来一抹。” 宋 杨万里 《馀干泝流至安仁》诗:“半篙新涨满帆风,两岸千山一抹中。”
(3).一齐。《宋史·宋辙传》:“今欲於 定西城 与 陇诺堡 一抹取直,所侵 夏 地凡百数十里。”《 * 词话》第九回:“这妇人一抹儿都看在心里。”
(4).一笔勾消。 清 杨昭 《闲止书堂集钞跋》:“岂意对面九嶷,前言一抹,贪天功为己力,掠人美以自荣。”
(5).一直;一味。《荡寇志》第七七回:“忽听得喊杀之声,一抹地追寻来,祇道你遇着歹人,却为你同二位表兄厮杀?”《荡寇志》第八二回:“却説 丽卿 一抹地鎗挑剑砍,衝出重围。”
一弹;一奏。抹,指弹奏弦乐的一种指法。谓轻轻一按。 唐 杜牧 《隋苑》诗:“红霞一抹《广陵》春, 定子 当筵睡脸新。” 宋 欧阳修 《减字木兰花》词:“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词:“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一擦或一摸。《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破这个架式是用左胳膊横着一搪,封在面门,顺着用右手往下一抹,拿住他的左腕子一拧,将他身子拧转过来,却用右手从他脖子右边反插将去把下巴一掏:叫做‘黄鶯搦嗉’。”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 刘福生 用手把脸一抹,鼻子眼一紧蹙,扎撒着两只大手,发疯地扭起腰来。”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十八滩
指 赣江 十八处险滩。即 赣县 的 白涧 、 天柱 、 小湖 、 鳖滩 、 大湖 、 铜盆 、 落濑 、 青洲 、 梁口 九滩; 万安县 的 昆仑 、 晓滩 、 武朔 、 昂邦 、 小蓼 、 大蓼 、 绵滩 、 漂神 、 惶恐 九滩。亦指第十八滩,即 惶恐滩 。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参阅《嘉庆一统志·吉安府》、又《赣州府》。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法行
矜大其行。《管子·法禁》:“诡俗异礼……大言法行,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圣王之禁也。”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法幢
(1).写有佛教经文的长筒形绸伞或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的石柱。 南朝 梁 王僧孺 《 * 文》:“法幢卷舒,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轻转。” 明 唐顺之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诗之一:“隐隐帆檣外,分明见法幢。”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法幢始何年,本自 远公 作。”
(2).比喻佛法。《剪灯馀话·听经猿记》:“侧闻尊宿建 * 幢,不惮远来,求依浄社。”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随处
到处;处处
只要有一粒种了,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松树的风格》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建立
开始成立或产生
建立一个朝代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要津
重要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比喻显要的地位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
宾从杂遝实要津。——杜甫《丽人行》
位居要津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把断
(1).把住。 宋 汪元量 《越州歌》之三:“官司把断 西兴渡 ,要夺渔船作战船。”《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楚王 令 周霸 、 邹阔 ,各兵一千,把断 函谷关 。”
(2).占尽。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把断春消息。” 元 刘致 《水仙操》曲:“彤云把断山中寺,软红尘,不到此。”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临时
非正式的;短期的、暂时的
临时总统
这本参考书临时借用一下
临时办法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细细
(1).轻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宋 晏殊 《清平乐》词:“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
(2).仔细。 宋 苏辙 《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红楼梦》第九四回:“你竟叫 赖大 带了去细细的问他的本家儿有人没有。” 赵树理 《登记》:“ 小飞蛾 呢?自从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这一家子细细研究了好几遍。”
(3).缓缓。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之七:“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 杨朔 《风暴》:“时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细细地落。”
(4).密密。 宋 苏轼 《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迟迟
(1) 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
迟迟得不到结果
(2) 迟缓;拖延时间
迟迟才作出判决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海浪
海浪是发生在海洋表面上的表面波,即沿着水与空气界面间传行的一种波动,属于重力波的一种类型。
当风吹起时,风所带来的压力及摩擦力对海洋表面的平衡态产生扰动,一些能量自风转移到水上。水能够自风得到能量是因为两者间的摩擦力,使得表面粒子以椭圆式运动移动着,这种椭圆式运动是纵波(往覆运动)与横波(上下运动)所合成。海浪的波动有随机性;因为海面的风速、风向随时随地变化,所以海浪通常是杂乱无章的,其波高、波长和周期都为随机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龙睡
龙睡眠。语本《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南齐书·倖臣传论》:“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后以“龙睡”喻指动必伤人者处于昏睡不动的状态。《北齐书·陆法和传》:“﹝ 陆法和 ﹞谓将士曰:‘卿观彼龙睡不动,吾军之龙甚自踊跃,即攻之。’”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天云
(1).天空之云。《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
(2).常以之喻高远。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一:“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高飞
(1).高高飞翔。《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2).比喻远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即传该房写票僉差,而胥捕故为延挨,潜驰报信,则已高飞远蹈,难于追获矣。”
(3).树名。即唐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扶栘》:“栘乃白杨同类,故得杨名。按《尔雅》:‘唐棣,栘也。’ 崔豹 曰:‘栘杨, 江 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蔕,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
宋代,释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