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致政吴德仁朝请】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原文
四十悬车三十年,白云山下古溪边。
松姿郁郁霜中寿,鸿意冥冥物外天。
归为田园陶令达,化行乡党郑公贤。
我惭出处今如此,应得高人一粲然。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诗词问答
问:贻致政吴德仁朝请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贻致政吴德仁朝请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参考注释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悬车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 《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 * 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三十
(1).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3).指三十年。 唐 权德舆 《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白云山
在广东省广州市北郊。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山峦起伏,林木苍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有滴水岩、云岩、白云仙馆、明珠楼、水月阁、白云山庄、松涛别院、麓湖等名胜古迹。已辟为公园,为广州游览胜地。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下古
近古。所指的具体时代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溪边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天帝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谿边,席其皮者不蛊。” 郭璞 注:“或作谷遗。” 毕沅 曰:“草木鸟兽之名多双声,当为谷遗。”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中寿
次于上寿为中寿,说法不一,约在七、八十岁上下
中寿…尔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田园
(1) 田地与园圃
(2) 农村;乡下
(3) 描绘或表现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
田园诗
田园文学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化行
教化施行。《汉书·王莽传上》:“是以三年之间,化行如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周宏正 奉赞大猷,化行都邑,学徒千餘,实为盛美。” 唐 韩愈 《韩府君墓志铭》:“ 安定桓王 五世孙 叡素 ,为 桂州 长史,化行南方。”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古者道一化行,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乡党
家乡,乡里
各官之后,就是亲戚,以及乡党。——《幻中真》
还付乡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应得
犹应当;应该。 唐 杜甫 《喜雨》诗:“晚来声不絶,应得夜深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供养伯伯是应得的,此银伯伯留下随便使用。”《红楼梦》第八三回:“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 郭沫若 《恢复》诗:“我们是除恶务尽,然而总是因循;我们对于敌人,应得如拉屎,洒尿!”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贻致政吴德仁朝请]一粲
犹一笑。 清 杨复吉 《海鸥小谱跋》:“廿年剑化,一旦珠还,遥稔 知不足斋 主人,应不禁掀髯一粲也。”
刘挚,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