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作者:何瑭 朝代:明代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原文
见说毗陵守,无如公最贤。
化行风偃草,心静月当天。
士颂真君子,民歌大有年。
熙熙并皞皞,史笔恐难传。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何瑭
问: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何瑭的名句有哪些?答:何瑭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参考注释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见说
(1).告知,说明。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见説 蚕丛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今日见説,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 苏州 所遇,果非虚话了。” 清 李渔 《蜃中楼·离愁》:“见説红颜薄命,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毗陵
今江苏省常州市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无如
无可奈何
今天想回去,无如未买着票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行风
指采用某种措施来教育感化。《逸周书·大聚》:“先诱之以四郊,王亲在之,賔大夫免列以选,赦刑以宽,復亡解辱,削赦轻重皆有数,此谓行风。” 孔晁 注:“行风化也。”
流动的风。 南朝 宋 鲍照 《与荀中书别》诗:“劳舟厌长浪,疲斾卷行风。”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偃草
(1).风吹草倒。《晋书·索靖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
(2).比喻道德教化见成效。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晋书·潘尼传》:“学犹蒔苗,化若偃草。”
(3).比喻教令迅速下行。 宋 王禹偁 《大阅赋》:“申军令於偃草,揭灵旗於画荆。”参见“ 偃风 ”。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心静
心境平和宁静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当天
(1) 同一天
你可以当天回来
(2) 就在那一天
他当天就走了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真君
(1).谓主宰。《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宋 苏轼 《告五岳文》:“天为真君,帝为真宰。”
(2).道教对神仙的尊称。亦泛称修行得道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左卿仙侯真君 许君 。” 宋 徐铉 《送德迈道人之豫章》诗:“楼中西岭真君宅,门外南州处士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人以素食祭我,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灵。”
(3). 北魏 拓跋焘 ( 太武帝 )于公元440-451年所用年号 太平真君 的省称。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 魏 本出於 * ,窃亦自号 真君 。”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民歌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大有年
大丰年。《春秋·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穀梁传》:“五穀大熟,为大有年。”《宋书·文帝纪》:“是岁,大有年。”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三朝遗老九门前,又见承平大有年。”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熙熙
(1) 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传》
[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史笔
(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
(2).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明 宋濂 《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唐 韩愈 《石君墓志铭》:“故相国 郑公 餘庆 ,留守 东都 ,上言 洪 可付史笔。”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唐 岑参 《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諫书人莫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史笔和文学之笔,应该分别开。”
何瑭,明代,次韵挽陈虚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