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满江红 赠虚庵】_李道纯 | 元代

【满江红 赠虚庵】作者:李道纯 朝代:元代

[满江红-赠虚庵]满江红 赠虚庵原文

日用工夫,只一味、存虚抱素。
会殊途同归,一致百虑。
紫极宫中元气息,调我鼎内三花聚。
问安炉、立鼎事如何,乾金铸。
缚金乌,获玉兔。
捉将来,封土釜。
这火候抽添,更须防护。
至宝圆成明出入,法身形兆无来去。
便潜身、直谒太清宫,神常住。

[满江红-赠虚庵]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 赠虚庵的作者是谁?答:李道纯
问:满江红 赠虚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江红 赠虚庵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道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道纯

[满江红-赠虚庵]李道纯满江红 赠虚庵 书法图

【满江红 赠虚庵】_李道纯 | 元代
满江红 赠虚庵书法作品

[满江红-赠虚庵]参考注释

[满江红-赠虚庵]用工夫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肯用工夫

[满江红-赠虚庵]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满江红-赠虚庵]抱素

保持淳朴的本质。《汉书·礼乐志》:“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 唐 李嗣真 论 右军 书……《逍遥篇》、《孤鴈赋》,跡远趣高,有拔俗抱素之像。”

[满江红-赠虚庵]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汉· 桓宽《盐铁论》

[满江红-赠虚庵]一致百虑

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常指虑虽百端,理归于一。语出《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孔颖达 疏:“一致而百虑者,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殊涂同归,一致百虑,内外交融,义同泯合。”《朱子语类》卷七六:“天下何思何虑一句,便是先打破那个思字,却説同归殊涂,一致百虑。”

[满江红-赠虚庵]紫极

(1).星名。借指帝王的宫殿。《文选·潘岳<西征赋>》:“厌紫极之閒敞,甘微行以游盘。” 李善 注:“紫极,星名,王者为宫以象之。 曹植 上表曰:‘情注于皇居,心在乎紫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纳谏》:“陛下高居紫极,寧济苍生。”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2).道教称天上仙人居所。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但彼人之道成,则蹈青霄而游紫极。”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高升紫极上,宴此玄都岑。”《封神演义》第十三回:“闲坐苍龙归紫极,喜乘白鹤下 崑崙 。”

(3).泛指天空。 明 刘基 《题王起宗御史江山烟霭图》诗:“日落风云连紫极,天寒波浪隔 苍梧 。”

(4). 唐 代重道教,尊奉 老子 为 玄元皇帝 。 唐玄宗 时于两京( 长安 及 洛阳 )及诸州置 玄元皇帝 庙。京师号 玄元宫 ,诸州号 紫极宫 。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教》。

[满江红-赠虚庵]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满江红-赠虚庵]三花

(1).三花树的略称。 唐 李白 《赠嵩少山焦炼师》诗:“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明 何景明 《简汝立》诗:“ 少室 三花无客采, 小山 丛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诗能传五叶,笔已秀三花。”参见“ 三花树 ”。

(2).三辫;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唐 吕岩 《五言》诗:“阴阳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参见“ 三花聚顶 ”。

(4).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金 元好问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诗之二:“铁笛不曾从二草,头巾久已掛三花。”

[满江红-赠虚庵]问安

向尊长询问安好

[满江红-赠虚庵]鼎事

指书上关于鼎的记载。 清 王谟 《<鼎录>跋》:“兹録所隶鼎事,凡七十有二,而前三十五事,古帝王鼎,后二十七事,卿大夫鼎。”

[满江红-赠虚庵]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满江红-赠虚庵]金乌

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用为太阳的代称。 汉 刘桢 《清虑赋》:“玉树翠叶,上栖金乌。” 唐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诗:“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 蓬莱 光。” 元 武汉臣 《冯玉兰》第二折:“看东溟渐升玉兔,早西山坠尽金乌。”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绝句》之二:“烛影摇红人未散,金乌腾彩已三竿。”

[满江红-赠虚庵]玉兔

(1)

(2) 月宫里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东升

[满江红-赠虚庵]将来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

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惟思将来。

据前事推将来。

制出将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满江红-赠虚庵]封土

(1) 封闭坟墓,堆土成包

等他回到家乡时,父亲的坟已经封土了

(2) 受分封的土地

[满江红-赠虚庵]火候

(1) 烧火的火力强弱和时间长短

做菜时要掌握火候

(2) 比喻修养的程度

他的演技还不到火候

(3) 比喻关健时刻

正在战斗的火候上,援军赶到了

[满江红-赠虚庵]防护

(1) 一种防备和保护的方式或方法

对于他们的军事工业的一种进攻性防护

(2) 为使人、畜、装备和物资免受或减轻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人体防护

[满江红-赠虚庵]至宝

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满江红-赠虚庵]圆成

成全

叫我圆成了,认我做亲娘。——《警世通言》

[满江红-赠虚庵]出入

不符之处,差距

有出入

[满江红-赠虚庵]法身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满江红-赠虚庵]形兆

(1).征兆;形迹。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况雨无形兆,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得耐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择官》:“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2).指具有种种表象的物质世界。 汉 班固 《 * 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孙廷尉杂述》:“太素既已分,吹万著形兆。” 明 夏完淳 《许元度自序》诗:“君子清玄思,无名去形兆。”

[满江红-赠虚庵]来去

(1)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来去自由

(2) 差错;错误

不差分毫来去

[满江红-赠虚庵]潜身

藏身隐居。《后汉书·袁閎传》:“潜身十八年…… 閎 诵经不移。” 明 马銮 《铜雀伎》诗:“得上高臺日已西,潜身一为故人啼。”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间道復西来,潜身入 吴 市。”

[满江红-赠虚庵]太清宫

道教观名。“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宋 范仲淹 《太清宫九咏序》:“ 譙 有老子庙, 唐 为 太清宫 。”

[满江红-赠虚庵]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

【满江红 赠虚庵】_李道纯 | 元代
  • 【晚眺 其一】_王冕 | 元代
  • 【晚眺 其一】_王冕 | 元代 >> 【晚眺 其一】_王冕 | 元代...

    【满江红 赠虚庵】_李道纯 | 元代
  • 【杂剧·摩利支飞刀对箭】_佚名 | 元代
  • 【杂剧·摩利支飞刀对箭】_佚名 | 元代 >> 【杂剧·摩利支飞刀对箭】_佚名 | 元代...

    【满江红 赠虚庵】_李道纯 | 元代
  • 【沁园春 渔】_王玠 | 元代
  • 【沁园春 渔】_王玠 | 元代 >> 【沁园春 渔】_王玠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