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作者:薛能 朝代:唐代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原文
命与才违岂自由,我身何负我身愁。
临生白发方监郡,遥耻青衣懒上楼。
过客闷嫌疏妓乐,小儿憨爱□貔貅。
闲吟一寄清朝侣,未必淮阴不拜侯。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诗词问答
问: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的作者是谁?答:薛能
问: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薛能的名句有哪些?答:薛能
全唐诗:卷560-14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参考注释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自由
(1)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自由的国家和民族
认为过独身生活要比结婚的人生活自由得多
(2)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
信仰自由
出版自由
(3) 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我身
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监郡
监察郡县。亦指监察郡县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序》:“监御史, 秦 官,掌监郡。”《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诗谈》:“ 魏公 开宴召三人者同赏,时 王禹玉 作监郡, 王荆公 为幕官, 陈秀公 初授卫尉寺丞为过客,其后四人皆相继登台辅。” 元 虞集 《福州总管刘侯墓碑》:“﹝ 至元 ﹞二十二年,盗起其属县,监郡几陷贼手,侯破贼出之。”《剪灯新话·申阳洞记》:“ 天歷 间,父友有任 桂州 监郡者,因往投焉。”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青衣
(1) 黑色的衣服
青衣小帽
(2) 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
(3) 指评剧角色之一。扮演庄重的中年或青年妇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过客
过路的人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子·五蠹》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妓乐
(1).指妓人表演的音乐舞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朞功之惨,不废妓乐。”《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昼夜妓乐欢宴,指天画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 琇 至各家饮,俱设妓乐,比更衣,即与妓乱。”
(2).乐妓,舞妓。《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庄宗 初闻 崇韜 欲留 蜀 ,心已不平,又闻全有 蜀 之妓乐珍玩,怒见颜色。”
(3).犹声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 宗宪 在 江 南亦恣情妓乐,自负 嫪毐 之器。”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小儿
(1) 小孩子;小儿子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2) 又
两小儿笑曰。
最喜小儿无赖。——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谦称自己的儿子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貔貅
(1) 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2) 比喻骁勇的部队
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晋书·熊远传》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闲吟
亦作“闲吟”。随意吟唱。 唐 白居易 《闲吟》:“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閒吟。” 唐 杜牧 《江南怀古》诗:“戊辰年向 金陵 过,惆悵闲吟忆 庾公 !” 明 汤潜 《雁宕载菊寄谢贞明王子》诗:“日日篱根下,閒吟兴不穷。”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清朝
清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八:“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 宋 苏辙 《僧伽塔》诗:“方丈近闻延老宿,清朝留客语逡巡。” 明 唐寅 《白发》诗:“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
清明的朝廷。《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 子穀 负辱清朝。”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二:“敢恨甲兵为弃物,所嗟流品误清朝。” 宋 苏轼 《故李承之待制之六丈挽词》:“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舞法之吏,不乐清朝。”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暇日寓怀寄朝中亲友]不拜
(1).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不接受任命。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唐代,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