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有感】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重五有感]重五有感原文
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
何似今朝酹忠魄,残杯一洗世人愁。
[重五有感]诗词问答
问:重五有感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重五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
[重五有感]陈著重五有感 书法图
重五有感书法作品
[重五有感]参考注释
[重五有感]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重五有感]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重五有感]乞巧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重五有感]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重五有感]女牛
织女星和牵牛星。 唐 唐彦谦 《夜泊东溪有怀》诗:“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夕》:“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乘槎我欲凌女牛,举杯邀月与月酬。”
[重五有感]何似
(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重五有感]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重五有感]残杯
指喝剩的酒。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宋 苏轼 《梦雪》诗:“残杯失春温,破被生夜悄。”参见“ 残杯冷炙 ”。
[重五有感]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宋代,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