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四解】作者:曹叡 朝代:魏晋
[善哉行四解]善哉行四解原文
赫赫大魏。
王师徂征。
冒暑讨乱。
振耀威灵。
泛舟黄河。
随波潺湲。
通渠回越。
行路绵绵。
彩旄蔽日。
旗旒翳天。
淫鱼瀺灂。
游戏深渊。
唯塘泊。
从如流。
不为单。
握扬楚。
心惆怅。
歌采薇。
心绵绵。
在淮淝。
愿君速节早旋归。
[善哉行四解]诗词问答
问:善哉行四解的作者是谁?答:曹叡
问:善哉行四解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曹叡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叡
[善哉行四解]参考注释
[善哉行四解]赫赫
显赫的样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善哉行四解]王师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蛮夷猾夏……拒逆王师。”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遗事》前集:“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郁达夫 《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最怜家祭传遗训,犹盼王师灭 贺兰 。”
[善哉行四解]徂征
(1).前往征讨;出征。《书·大禹谟》:“惟时 有苗 弗率,汝徂征。” 宋 陆游 《睡起已亭午终日凉甚有赋》诗:“颇闻王旅徂征近, 敷水 条山 兴已狂。”《金史·完颜匡传》:“徂征 三秦 ,震惊来附。”《清史稿·礼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徂征仪二。”
(2).谓远行。《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诗》:“牵世婴时网,驾言远徂征。” 吕延济 注:“驾言,谓驾车马出游也。徂,往;征,行也。” 唐 李嘉祐 《送从侄端之东都》诗:“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 宋 梅尧臣 《送周寺丞宰新郑》诗:“仲冬吉徂征,晓月在环玦。”
(3).奔流;流逝。 汉 应瑒 《灵河赋》:“汾澒涌而腾騖兮,恒亹亹而徂征。”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八:“沉思空幽寂,岁月已徂征。”
[善哉行四解]讨乱
(1).讨伐叛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 夷 叔 ,分著丹青。’” 唐 李德裕 《论刘稹状·附太原状》:“望赐 李石 詔,且令身赴行营,於侧近徵兵讨乱。”
(2).治理乱政。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刘昞 注:“乱民桀逆,非威不服。”
[善哉行四解]振耀
亦作“ 振耀 ”。照耀;显耀。《汉书·扬雄传上》:“昭光振燿,蠁曶如神,仁声惠於 北狄 ,武义动於南邻。”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子孙不振耀,歷代皆有之。” 宋 欧阳修 《<仲氏文集>序》:“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於当世。”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诔》:“悲悼感慕,宜不在诸士大夫之后,独材力卑謭,惧不足以振耀潜德。”
[善哉行四解]威灵
(1) 声威;威势
广耀威灵
(2) 神灵
[善哉行四解]泛舟
船行水上;坐船游玩
泛舟洞庭湖
[善哉行四解]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善哉行四解]随波
(1).依着风波飘动。《文选·宋玉<高唐赋>》:“徙靡澹淡,随波闇蔼。” 刘良 注:“言林木繁茂,随风波而动。”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随波迴转,有似客游。” 宋 汪藻 《小重山》词:“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去,点点乱寒星。”
(2).比喻无原则地跟从他人行事。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况僕求试京师,随波而上,逐队而下,亦有年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暨乎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
[善哉行四解]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善哉行四解]通渠
(1).开通河渠。《史记·河渠书》:“西方则通渠 汉水 、 云梦 之野……於 吴 ,则通渠三江、五湖。”
(2).畅通的河渠。 南朝 陈 张正见 《帝王所居篇》:“ 紫微 临复道, 丹水 亘通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吕梁洪》:“至 宋 元祐 间,渐成通渠,本朝遂以为运河。”
[善哉行四解]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善哉行四解]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善哉行四解]蔽日
遮蔽日光。《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旧唐书·刘迺传》:“干霄蔽日,诚巨树也,当求尺寸之材,必后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门前古槐两树,蔽日参天。”
[善哉行四解]旗旒
亦作“旂旒”。1.指铭旌。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序》:“敢撰德於旂旒,庶图芳於钟万。”
(2).泛指旌旗。《宋书·乐志三》:“赫赫大 魏 ,王师徂征……采旄蔽日,旗旒翳天。”
[善哉行四解]淫鱼
鱼名。即鲟鱼,古称鱏鱼。《淮南子·说山训》:“ 瓠巴 鼓瑟而淫鱼出听。” 高诱 注:“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餘,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頷下,似鬲狱鱼,而鱼无鳞,出 江 中。”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沉。”《荀子·劝学》“流鱼出听” 清 王先谦 集解:“《淮南子·説山训》作淫鱼。 高 注以为长头,口在頷下之鱼,与《后汉·马援传》注鱏鱼口在頷下合,故《论衡》作鱏鱼。”一说为大鱼。 刘家立 《淮南集证》引 清 蒋超伯 曰:“《尔雅·释詁》‘濯’与‘淫’并训大也,此淫鱼即谓大鱼也。”
[善哉行四解]游戏
(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善哉行四解]深渊
(1) 深潭
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的深渊。——《雨中登泰山》
(2) 特指海渊
南太平洋上阿尔求斯海深渊
(3) 比喻险境
如临深渊
(4) 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
苦难的深渊
[善哉行四解]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善哉行四解]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善哉行四解]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善哉行四解]旋归
回归。语出《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唐 韩愈 《南山诗》:“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復奏。”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览》:“ 旻 之妻已私謁隣比,欲讲终身之好,候旋归,将致毒谋。”
曹叡,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