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作者:张公庠 朝代:宋代
[宫词]宫词原文
残晖未落两三竿,放散笙歌晚思闲。
暂上层楼聊一望,红尘多处是人间。
[宫词]诗词问答
问:宫词的作者是谁?答:张公庠
问:宫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公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公庠
[宫词]参考注释
[宫词]残晖
犹残照。 南朝 梁 范云 何逊 《范广州宅联句》:“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濛濛夕烟起,奄奄残暉灭。” 唐 狄焕 《送人游邵州》诗:“渔家侵迭浪,岛树挂残暉。” 五代 谭用之 《渭城春晚》诗:“折柳且堪吟晚槛,弄花何处醉残暉。”
[宫词]三竿
“ 三竿日 ”的省称。 元 吴莱 《观日赋》:“光已通於一跃兮,影奚候於三竿。”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详“ 三竿日 ”。
[宫词]放散
(1).犹挥霍。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 延寿 字 长公 , 燕 人也。先是为 东郡 太守,放散官钱,奢僭逾制。” 汉 蔡邕 《黄钺铭》:“而经用省息,官有餘资,执事无放散之尤,簿书有进入之赢。”
(2).分散。《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胁 训 斩 虞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瓚 部曲放散在外,自惧败,掘东城门欲走。”
(3).消散;散歇。 唐 白居易 《宿灵岩寺上院》诗:“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鐘放散秪留琴。”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
(4).解散。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因旱灾令权罢修 河 ,放散夫役。”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其 刘忠 、 李宏 、 杨华 、 雷进 、 杨么 、 钟相 残党,皆负固自若, 马友 之徒,亦未曾放散。”
(5).涣散。 宋 叶适 《觉斋记》:“頽弛放散,而谓之得本心。”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九:“因为罢课为的是国难,原没有放散精神。”
(6).散发,扩散。 沙汀 《航线》:“身上放散出汗气和霉熏气。” 萧红 《小城三月》:“草和牛粪都横在道上,放散着强烈的气味。”
[宫词]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宫词]上层
(1) 上面一层或几层
(2) 森林树冠层;亦指森林的树冠
(3) 地位或职位高的
社会各上层阶级
[宫词]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宫词]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宫词]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宋代,张公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