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登楼观柳】作者:许有壬 朝代:元代
[太常引-登楼观柳]太常引 登楼观柳原文
云消春气恰和柔。
先到柳梢头。
数日不登楼。
笑青眼、窥人尚羞。
清明近也,老夫耄矣,其忍负吹游。
飞絮便生愁。
尽都变、浮萍去休。
[太常引-登楼观柳]诗词问答
问:太常引 登楼观柳的作者是谁?答:许有壬
问:太常引 登楼观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太常引 登楼观柳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许有壬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有壬
[太常引-登楼观柳]许有壬太常引 登楼观柳 书法图
太常引 登楼观柳书法作品
[太常引-登楼观柳]参考注释
[太常引-登楼观柳]春气
(1).春季的疠疫之气。《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陈澔 集说:“春者阴气之终,故磔攘以终毕厉气也。”
(2).春季的阳和之气。《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种葡萄法》:“异时春气发动,众萌竞吐。”
(3).春天的气象。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元 迺贤 《雪霁晚归偶成》诗之二:“听得隔帘人笑语,夜来春气似 江 南。” 芦芒 《回春曲》:“此刻,祖国春气正浓, 北京 的暖气更袭人。”
[太常引-登楼观柳]和柔
(1).宽和柔顺。《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事君之伦,知虑足以安国……和柔足以怀众。”《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世南 外和柔而内忠直。” 明 李贽 《<龙谿先生文录抄>序》:“先生少壮至老,一味和柔,大同无我。”
(2).犹和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
(3).谓柔媚宜人。 宋 叶适 《与英上游紫霄观短歌》:“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荣。” 宋 刘克庄 《八声甘州·雁》词:“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朱阳蔼江郭,首夏渐和柔。”
[太常引-登楼观柳]柳梢
柳树的末端。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迢递 青门 有几关?柳梢楼角见南山。” 宋 欧阳修 《生查子》词:“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元 刘因 《探春》诗:“春意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傍。”
[太常引-登楼观柳]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太常引-登楼观柳]青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
[太常引-登楼观柳]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太常引-登楼观柳]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称
老夫自有主张,尔等不必多言
[太常引-登楼观柳]飞絮
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太常引-登楼观柳]尽都
全都;统统。《水浒传》第六八回:“ 史文恭 、 苏定 当先, 曾密 、 曾魁 押后,马摘鸞铃,人披软战,尽都来到 宋江 总寨。”
[太常引-登楼观柳]浮萍
旧大陆的一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元代,许有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