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作者:元结 朝代:唐代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原文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宠邪信惑,近佞好谀;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诗词问答
问: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的作者是谁?答:元结
问: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元结的名句有哪些?答:元结
全唐诗:卷240_9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参考注释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贤圣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俭约
俭省节约
刻苦俭约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鉴察
亦作“鉴察”。亦作“鉴詧”。鉴别,察看。《晋书·吕光载记》:“鑑察成败,远侔古人。”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今兹荐奠,不设荤腥,庶几降临,鉴察精意。”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一折:“非微臣自称许,主公便宜鑑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并无确切同谋实据,故续电请从缓电奏,当蒙鉴詧。”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化人
(1).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 张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赵翼 《<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3).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 周穆王 时, 文殊 、 目连 来化, 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躡飞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谓之佛迹。今‘化人’,则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观众斋词》:“歷代化人,随机济物,大惟邦国,普及幽明,俱赖神功,咸承景貺。” 金 雷琯 《龙德宫》诗:“綵仗竟无金母降,仙裾犹忆化人携。” 清 吴伟业 《海市》之二:“灝气空濛万象来,非烟非雾化人裁。”
(5).劝化人;教化人。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释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有 唐 以武勘乱,以文化人。”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保福
祭神求福所供的食物。《西游记》第六回:“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 李虎 拜还的三牲, 张龙 许下的保福。”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荒恣
谓放纵恣肆,无所约束。《旧唐书·薛廷老传》:“ 敬宗 荒恣,宫中造 清思院 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新唐书·杨虞卿传》:“ 穆宗 初立,逸游荒恣。”《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 洪熙 日益进声妓诱 玢 为荒恣。”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隔塞
阻塞。《汉书·五行志中》:“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徵 虞 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人民由分散而合聚之序,大地由隔塞而开闢之理,天道人事之自然者也。”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人神
(1).先祖的神灵。《后汉书·隗嚣传》:“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南史·宋武帝纪》:“宗祀絶饗,人神无位。”
(2).人与神。 汉 班固 《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洽,羣臣之序既肃。”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南史·宋武帝纪》:“人神协祉,岁月滋著。”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怨奰
犹怨怒。 唐 元结 《乱风诗》之四:“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无厌
(1).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 梁斌 《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2).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 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乐善无厌,班赏无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 宋 苏轼 《出峡》诗:“幽寻远无厌,高絶每先上。”
不要压迫或逼迫。厌,通“ 压 ”。《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高亨 注:“《説文》:‘厌,笮也。’‘笮,迫也。’厌即压迫之压。”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颠坠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贤正
贤良方正的人。 汉 贾谊 《新书·连语》:“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耳,又不可胜忧矣。” 清 唐甄 《潜书·贱奴》:“明示以便进之门,邪曲进,贤正沮矣。”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奸佞
(1) 奸滑谄媚
(2) 指这种人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长久
时间延续很长
不是长久之计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反是
与此相反。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为乱
作乱;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氏 将为乱,不使我葬。”《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 金 元好问 《曹徵君墓表》:“人有诬 郭 啸聚为乱者,州将捕繫之。”
元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