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_赵戣 | 宋代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作者:赵戣 朝代:宋代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原文

清净方贻笑,庄严更舍身。

基图虽肇始,识趣只庸人。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诗词问答

问:《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的作者是谁?答:赵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绝
问:赵戣的名句有哪些?答:赵戣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注释

1.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参考注释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贻笑

犹见笑。《晋书·吕光载记》:“欲全卿名节,不使貽笑将来。”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二表》:“貽笑外夷,靦颜多士。” 韦君宜 《似水流年·对梦呓的注解》:“这是蠢到贻笑万邦的大笑话。可是 * 了。”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庄严

佛家语。佛家对表相事物,或心理行为的道德意义的修饰、加强,称为庄严。今人以端庄而有威严为庄严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舍身

(1).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捨身”。六朝时此风最盛。《梁书·武帝纪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 同泰寺 捨身。”《隋书·五行志上》:“是时帝崇尚佛道……数诣 同泰寺 ,捨身为奴,令王公已下赎之。” 宋 陶穀 《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庐山 石虎菴 ,夜梦人长清瘦而斑衣,言捨身为菴中供养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时,皆以八人肩舆,舁藤像而行。有捨身为马僮者,有捨身为打扇者。”

(2).牺牲自己。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 鱼惠兰 ,只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牺牲自己的肉体,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后亦用于为国家、人民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 陈去病 《辑<陆沉丛书>初集竟题首》诗:“誓死肯从穷髮国,舍身齐上断头臺。”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基图

谓基业。图,指皇图。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吊王安石墓》:“ 四明 李照 以诗弔 王安石 墓云:‘…… 富 韩 国老缘谁去, 汴宋 基图自以摇。’”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肇始

开始;发端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识趣

会看场合,不惹人讨厌

你别不识趣

霍逦在去年就同面前这小伙子交过手,很知道他身上那股子倔劲,便识趣地不再多说。—— 张抗抗《分界线》

[咏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陈武帝]庸人

平常的人

庸人习气

庸人尚羞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 【十二时/忆少年】_佚名 | 宋代
  • 【十二时/忆少年】_佚名 | 宋代 >> 【十二时/忆少年】_佚名 | 宋代...

  • 【祝猫】_张良臣 | 宋代
  • 【祝猫】_张良臣 | 宋代 >> 【祝猫】_张良臣 | 宋代...

  • 【与佛印夜坐】_彭汝砺 | 宋代
  • 【与佛印夜坐】_彭汝砺 | 宋代 >> 【与佛印夜坐】_彭汝砺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