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平粜]平粜原文
塞外秋多丰,早霜逢昨岁。
以此逮实时,未能饱结穗。
市粮价因高,平粜命畺吏。
何处弗勤民,为筹衣食遂。
然吾更深思,盈虚消息义。
享豫讵能恒,逢否有必至。
即如蒙古人,育四畜生计。
无须饲养劳,野草资食馈。
长此孳息富,谷量应不啻。
亦或遇疫年,合群尽倒毙。
徒顾救无方,生计亦告匮。
乃知循环道,往必复斯致。
絜矩保泰难,怵惕深盟志。
[平粜]诗词问答
问:平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平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平粜]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三
2. 蒙古人不事耕稼以育牛羊马驼四畜为生计
[平粜]参考注释
[平粜]塞外
中国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叫[塞北]
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翦伯赞《内蒙访古》
[平粜]早霜
每年秋末所降的几次霜
[平粜]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平粜]实时
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实际时间
[平粜]平粜
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史记·货殖列传》:“平糶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清 刘大櫆 《通溪巴君墓志铭》:“ 乾隆 十六年,岁旱饥,君倡平糶之法於有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事后, 淮 扬 道出示严禁造謡,并悬赏购缉散放伪票之匪徒,一面办理平糶,以安民心。”
[平粜]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平粜]勤民
(1).劳苦百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 违 蹇叔 ,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昭公十五年》:“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 韦昭 注:“勤,劳也。”
(2).尽心尽力于民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杜预 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汉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统牧。”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犹以玩物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训焉。”
[平粜]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平粜]更深
夜深
更深人静
更深夜静
[平粜]盈虚
(1).盈满或虚空。谓发展变化。《庄子·秋水》:“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中落时代》:“一到大钱庄,即与今之银行一般,有种种金融的事业,而范围亦大,有盈虚消长之策在其中。”
(2).有馀与不足。《汉书·食货志下》:“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旧唐书·杨炎传》:“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 宋 曾巩 《贺转运状》:“岂止调盈虚於岁计,内足邦储;方且知缓急於人情,下流主泽。”
(3).盛衰;成败。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 * 乎盈虚之会。”
(4).指虚实。《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 邛 黎 之间有浅蛮焉……岁支 西川 衣赐三千分,俾其侦 云南 动静, 云南 亦资其覘 成都 盈虚,持两端而求利也。”
(5).特指月之圆缺。 唐 徐敞 《圆灵水镜》诗:“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
[平粜]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平粜]讵能
岂能。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瑟詎能开。”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顾求书之詔屡下,天下家藏,詎能悉上册府!”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丝竹在 东山 ,怀哉詎能忘。”
[平粜]必至
(1).指事理的必然归向。《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2).必定要做到。表示意志的坚决。《汉书·蒯通传》:“ 孟賁 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后因以借指童子。 宋 叶适 《始论一》:“故以一取百,帝王之虑也;以一取十,伯强之虑也;以一取一,必至之虑也。”
[平粜]即如
正像;就像
即如你所说,她是个水性杨花的人
[平粜]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 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
[平粜]畜生
(1) 卑鄙或兽性的人
(2) 由于呆傻、愚蠢、粗俗、 * 、堕落、贪欲或残忍而令人鄙视、厌恶的人
[平粜]无须
不必;用不着
我全知道了,你无须说了
[平粜]养劳
供养有功绩者。《尉缭子·武议》:“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平粜]野草
地面生长的掺进植物,耕作中通常伤害作物或损害地方的外貌、经济方面无用的植物
[平粜]食馈
谓供给生活所需。《晏子春秋·杂上二九》:“ 高纠 事 晏子 而见逐, 高纠 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説何也?’ 晏子 曰:‘ 婴 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 纠 曰:‘可得闻乎?’ 晏子 曰:‘……此三者, 婴 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 婴 非特食餽之长也,是以辞。’” 吴则虞 集释引 苏时学 曰:“案言授餐於我,而无所裨益,是以我为供具饮食之人也。”
[平粜]孳息
繁殖生息。 晋 江统 《徙戎论》:“始徙之时,户落百数,子孙孳息,今以千计。”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先是 歙 民畜马牛而生驹犊者,官书其数,吏掾为奸。公既下车,尽焚其籍,孳息货易,一无所问。”《明史·张本传》:“时马大孳息,畿内军民为畜牧所困。”
[平粜]谷量
谓以山谷计算牛马等牲畜。极言其多。语本《史记·货殖列传》:“ 乌氏倮 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繒物,閒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满谷则具不復数。”《魏书·尒朱荣传》:“自是之后,日觉滋盛,牛羊驼马,色别为羣,谷量而已。” 清 李必恒 《铙歌·破阵乐》:“峩峩甲仗高於山,孳畜谷量不知数。”
[平粜]不啻
(1)
不止;不只
工程所需,不啻万金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2)
如同
人民盼望解放军,不啻大旱之望云霓
虽连城拱壁不啻也。——《聊斋志异·促织》
(3)
不过
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平粜]合群
(1) 跟大家合得来;群众关系融洽
他向来不合群
(2) 组成集体,分工合作
合群放牧
[平粜]倒毙
死在地上
倒毙街头
[平粜]无方
(1) 不得法;方法不对
经营无方
(2) 没有固定的方向、处所、范围
[平粜]生计
(1) 谋生的办法
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
(2) 生活的状况
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
(3) ∶谋划;产生计策
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
[平粜]告匮
(1).宣告匮乏。《明史·王杲传》:“时国储告匱,诸边请增餉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 李文进 请议广储蓄。”
(2).诉说用度缺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普免天下租税漕粮》:“御膳房日用五十金,上屡加核减,至末年岁用仅二万餘金,近侍虽告匱,不顾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倾盖之士与之告匱者,即解囊与之,毫无吝色。”
[平粜]循环
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
[平粜]絜矩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平粜]怵惕
恐惧警惕
怵惕不宁
[平粜]深盟
指男女双方向天发誓,永结同心的盟约。 明 屠隆 《綵毫记·蓬莱传信》:“并蒂花开,合欢衾整,璧月照深盟。”《玉娇梨》第十九回:“偶尔相逢,似有天幸;黯然别去,殊苦人心。既得石上深盟,花前密约,歷歷在耳。”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