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作者:姚系 朝代:唐代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原文
云观此山北,与君携手稀。
林端涉横水,洞口入斜晖。
颇觉鸾鹤迩,忽为烟雾飞。
故人清和客,默会琴心微。
丹术幸可授,青龙当未归。
悠悠平生意,此日复相违。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诗词问答
问: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的作者是谁?答:姚系
问: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姚系的名句有哪些?答:姚系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姚系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 书法图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53_27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参考注释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云观
(1).宫殿门前两边所建高台上的楼观。因其高耸,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藪,象魏化为虎豹之蹊。”
(2).泛指高耸的楼台。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3).指道院。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佛释·道院》:“鹤观、云观……并道院之称。”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山北
古时泛指 终南 、 太华 二山以北之地。《战国策·魏策三》:“所亡乎 秦 者,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吴师道 补正引《史记正义》:“山, 华山 也。”《旧唐书·窦建德传》:“请自 滏口 之道,乘 唐国 之虚,连营渐进,以取 山 北。”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斜晖
亦作“ 斜辉 ”。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 清 龚自珍 《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鸾鹤
亦作“ 鸞鸖 ”。1.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 南朝 宋 汤惠休 《楚明妃曲》:“驂驾鸞鹤,往来仙灵。” 唐 黄滔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烟霞蓊蔚於城隅,鸞鸖盘旋於林表。” 清 高鹗 《题友人山水障子》诗:“林下马牛闲自放,岭头鸞鹤了无奇。”
(2).借指神仙。 唐 白居易 《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莫羡 蓬莱 鸞鹤侣,道成羽翼自生身。”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益彰 叔则 鸞鹤之姿,转映 王恭 神仙之状。”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夙有邱壑向,缅怀鸞鹤踪。”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烟雾
烟、雾、云、气的泛称
山谷里烟雾缭绕
残生竟抱烟霞癖。——倪瓒《次韵郯九成见寄》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清和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默会
暗自领会。 明 方孝孺 《医原》:“术之精微可以言语授,而非言语所能尽;可以度数推,而非度数所能穷。苟不默会於心,而欲持昔人一定之説,以应无涯之变,其不至於遗失者寡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即使一句宾白不道,止唱曲文,观者亦能默会,是其宾白繁减可不问也。”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丹术
炼丹的方法。《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见説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歧路灯》第七五回:“道士道:‘我有丹术,须你有丹心。’”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幸可
犹言尽可。《北史·薛聪传》:“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 聪 曰:‘世人谓卿诸 薛 是 蜀 人,定是 蜀 人不?’ 聪 对曰:‘臣远祖 广德 ,世仕 汉 朝,时人呼为 汉 。臣九世祖 永 ,随 刘备 入 蜀 ,时人呼为 蜀 。臣今事陛下,是 虏 非 蜀 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 蜀 ,何乃遂復苦朕。’”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青龙
(1) 青色的龙。也指东方星宿名。即苍龙
(2) 道教所信奉的东方的神
(3) 古时行军以画青龙的旗帜表示东方之位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生意
(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相违
(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唐代,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