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古北口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入古北口作]入古北口作原文
口外霖虽多,无妨愁口内。
口内不待言,诚弗如口外。
然而北胜南,缘地高近塞。
今朝入古北,农功观大概。
禾黍已毕收,七分馀可赖。
至京胥若兹,舆论行看逮。
迤南独堪悯,积水犹馀在。
疏消期种麦,屡训频一再。
忧往忧以旋,惭愧难为奈。
[入古北口作]诗词问答
问:入古北口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入古北口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入古北口作]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二
2. 今春热河一带本不阙雨夏秋之间雨虽略多幸即晴霁山田又易消退不但无碍秋禾而暄润得宜倍觉坚好惟口内春雨既未优沾而畿南又以秋雨过甚更多被淹之处以此总未怡怀
[入古北口作]参考注释
[入古北口作]口外
长城以北地区
[入古北口作]无妨
不妨
有意见,无妨直率提出来
[入古北口作]口内
泛指 长城 以内的地区。《周书·于翼传》:“ 谨 平 江陵 ,所赠得军实,分给诸子。 翼 一无所取,唯简赏口内名望子弟有士风者,别待遇之。”
[入古北口作]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入古北口作]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 袁枚《祭妹文》
[入古北口作]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入古北口作]古北
见“ 古北口 ”。
[入古北口作]大概
(1) 大致内容或情况
略知大概
(2) 表示推测
你的书大概能出来
(3) 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不很精确的估计
大概到了半夜时分,他们来问我的口供。——《潘虎》
[入古北口作]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入古北口作]若兹
如此。《书·大禹谟》:“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雄图悵若兹,茂宰深遐睠。”
[入古北口作]论行
论辨人之行为。《战国策·燕策二》:“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吕氏春秋·下贤》:“夫相万乘之国而能遗之,谋志论行,而以心与人相索,其唯 子产 乎?”
[入古北口作]积水
(1) 指由于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积聚的水
(2) 空腔器官内积聚液体而膨胀
[入古北口作]一再
一次又一次地
[入古北口作]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入古北口作]难为
(1) 使人为难
她不会喝酒,你就别难为她了
(2) 施加压力
她会唱歌却不唱,就得难为她唱
(3) 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话
难为你给我提一桶水来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