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七首】作者:魏野 朝代:宋代
[寓兴七首]寓兴七首原文
秦鉴虽至明,不能自照烛。
楚剑徒云利,翻将自1-1杀戮。
有国苟失贤,若跣瞽双目。
况履艰险途,举步成颠覆。
秦楚昧于斯,宝器徒收畜。
[寓兴七首]诗词问答
问:寓兴七首的作者是谁?答:魏野
问:寓兴七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野的名句有哪些?答:魏野
[寓兴七首]参考注释
[寓兴七首]秦鉴
见“ 秦镜 ”。
[寓兴七首]至明
(1).极贤明。《荀子·正论》:“天下者……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汉书·文帝纪》:“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尹言过矣。上至明,岂重 逻 轻尹哉!”
(2).以指贤明的君主。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至明在上,无远弗宾。”
(3).极光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天出至明,众知类也,其伏无不炤也。”
[寓兴七首]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寓兴七首]照烛
照耀;照亮;照见。《后汉书·蔡邕传论》:“当 伯喈 抱钳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倖全人哉?”《梁书·诸夷传·林邑》:“送此五僧至寺,见像嘘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烛殿宇。”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 河 水自 河南 陕州 至 江 南之 宿迁 ,千有餘里,清可照烛鬚眉者,凡月餘日。”
[寓兴七首]楚剑
古代 楚国 的铁剑。亦泛指利剑。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秦昭王 中朝而叹曰:‘夫 楚 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 楚 之谋 秦 也。’” 唐 张柬之 《出塞》诗:“ 吴 钩明似月, 楚 剑利如霜。” 唐 鲍溶 《冬夜答客》诗:“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 楚 剑,为子奏 燕 歌。”参见“ 楚铁 ”。
[寓兴七首]杀戮
大量杀害,屠戮
惨遭杀戮
[寓兴七首]艰险
困难险阻
不避艰险
[寓兴七首]举步
迈步;走路
[寓兴七首]颠覆
物体倾覆,翻倒,也比喻指用阴谋破坏而非直接用武力从根本上推翻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宋· 苏洵《六国论》
[寓兴七首]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寓兴七首]宝器
(1).指象征王位的祭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左传·庄公二十年》:“秋,王及 郑伯 入于 鄔 ,遂入 成周 ,取其宝器而还。”《史记·晋世家》:“ 曲沃 武公 伐 晋侯 緡 ,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 周釐王 。”《后汉书·皇甫嵩传》:“混齐六合,南面称制,移宝器於将兴,推亡 汉 於已坠。”《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宝器转输於 临淄 ,遗种逃魂於 莒墨 。”
(2).泛指珍贵的器物。《史记·龟策列传》:“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 公与朝士共饮酒,举琉璃盌谓 伯仁 曰:‘此盌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无限天人持宝器,瑠璃鉢饭似真珠。”《云笈七籤》卷一一八:“观前江内往往夜有光从水出……众人瞻之,以为有宝器之物。”
宋代,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