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叹】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书叹]书叹原文
夜深青灯耿窗扉,老翁稚子穷相依。
齑盐不给脱粟饭,布褐仅有悬鹑方,偶然得肉思共饱,吾儿苦让不忍违。
儿饥读书到鸡唱,意虽甚壮气力微;可怜落笔渐健快,其奈瘦面无光辉!布衣儒生例骨立,纨裤市儿皆瓠肥。
勿言学古徒自困,吾曹舍此将安归?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书叹]诗词问答
问:书叹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书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书叹]参考注释
[书叹]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书叹]青灯
(1).亦作“ 青鐙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陆游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白髮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於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书叹]窗扉
窗户和门,也专指窗户
[书叹]老翁
(1) 老年男子
(2) 父亲
[书叹]稚子
幼儿;小孩子
稚子绕膝
[书叹]穷相
(1).吝啬。 唐 唐彦谦 《见炀帝宝帐》诗:“ 汉文 穷相作前王,慳惜明珠不斗量。”
(2).贫贱的相貌;小家子气。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上( 唐玄宗 )指 白 谓 力士 曰:‘此人固穷相。’”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你们这点穷相,来到大家公馆,也不看看人家的阔排场,尽一个劲儿闲扯。”
[书叹]不给
1.供给不足;匮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旧唐书·李晟传》:“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给,无可奈何。”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后家不给,食馒头,又食煨茄,俱成箩以充饥。”
2.犹言不暇,来不及。 宋 苏轼 《始皇论》:“惴惴然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徐波》:“松栝数株,撑风蔽日,元冬霜月,萧萧而下,双童缚帚,扫除不给。斋厨爨烟,皆从此出。”
[书叹]粟饭
糙米饭。《宋书·宗悫传》:“乡人 庾业 ,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 慤 至,设以菜葅粟饭。”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见油饵尚温,粟饭餘煖。”《三国演义》第十三回:“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糲不能下咽。”
[书叹]布褐
(1) 粗布衣服
(2) 借指平民
[书叹]悬鹑
鹌鹑毛斑尾秃,似披敝衣,因以“悬鶉”比喻衣服破烂。 唐 白行简 《李娃传》:“被布裘,裘有百结,滥缕如悬鶉。”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花深时伏雉,釜冷尚悬鶉。”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参见“ 悬鶉百结 ”。
[书叹]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书叹]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书叹]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书叹]鸡唱
亦作“鷄唱”。犹言鸡鸣、鸡啼。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霜凝南屋瓦,鷄唱后园枝。” 宋 文天祥 《闻鸡》诗序:“自入北营,未尝有鸡唱;因泊 谢村 ,始有闻。”《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安老爷 心中有事,天还没亮,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
[书叹]壮气
(1).豪迈、勇壮的气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 权 尤嘉之。”《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 ﹞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唐 韩愈 《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先主 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 关兴 前往。”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
(2).旺盛发达的地气。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 杜 所居号 杜固 ,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
[书叹]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书叹]落笔
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书叹]其奈
亦作“ 其那 ”。怎奈;无奈。 唐 刘禹锡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诗:“其奈无成空老去,每临明镜若为情?”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虚逢好阳艳,其那苦昏懜。”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诗:“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乾。” 明 刘基 《移梅亭》诗:“月凉夜色清如水,其那楼头玉笛哀。”
[书叹]光辉
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土地》
[书叹]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书叹]儒生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云间有儒生 莫后光见之。——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书叹]骨立
形容人形貌极为消瘦
憔悴骨立
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列子·仲尼》
[书叹]纨裤
见“ 紈袴 ”。细绢制的裤。古代贵族子弟所服。后因以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含贬义。
[书叹]市儿
(1).市井好利之徒。 唐 元结 《浪翁观化·时化》:“朋友为世利所化,化为市儿。”
(2).指市井少年。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唐田布碑》:“今有道《史》《汉》时事者,其人伟然甚著,而市儿俚嫗犹能道之。” 宋 陆游 《书叹》诗:“布衣儒生例骨立,紈裤市儿皆瓠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
[书叹]瓠肥
《史记·张丞相列传》:“﹝ 张苍 ﹞身长大,肥白如瓠。”后以“瓠肥”喻白胖。 宋 苏轼 《后杞菊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 宋 陆游 《书叹》诗:“布衣儒生例骨立,紈裤市儿皆瓠肥。” 宋 刘克庄 《贬徐相师》诗:“使君岂必如椰大,丞相元来要瓠肥。”
[书叹]学古
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书·周官》:“学古入官。” 孔 传:“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 唐 陈陶 《续古》诗之二五:“学古三十载,犹依白云居。” 宋 黄庭坚 《次韵张询斋中晚春》:“学古编简残,怀人江湖永。” 明成祖 《赐太子少师姚广孝七十寿诗》:“斯文逢盛世,学古振儒风。”
[书叹]吾曹
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杨万里 《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 郭沫若 《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书叹]自宽
(1).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2).自我宽慰。《列子·天瑞》:“ 孔子 曰:‘善乎,能自宽者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宋 陆游 《书叹》诗:“作诗自宽亦慰汝,吟罢抚几频歔欷!”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绿窗遗稿》:“﹝ 孙 淑 ﹞死之日,母大慟。既瞑目,久,忽徐起,止母哭,令自宽。”
[书叹]抚几
凭几,拍几。表示感叹。 晋 陆机 《赴洛中道中作》诗:“抚几不能寐,振衣独长想。”《南史·韦叡传》:“帝见 叡 甚悦,抚几曰:‘佗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犹忆前岁,余读《东汉》至 陈仲举 、 范 、 郭 诸传,为之抚几。姬一一求解其始末,发不平之色。”
[书叹]歔欷
哀叹抽泣声
歔欷流涕。——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