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岳二首·其一】作者:王樵 朝代:明代
[登岱岳二首·其一]登岱岳二首·其一原文
宫阙逼虚清,千山雪献晴。
徂徕如拜頫,汶泗故回萦。
五夜金波㴸,三秋海日生。
晏温秦观晓,独对紫霞明。
[登岱岳二首·其一]诗词问答
问:登岱岳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王樵
问:登岱岳二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登岱岳二首·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樵
[登岱岳二首·其一]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岱岳二首·其一]参考注释
[登岱岳二首·其一]宫阙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小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登岱岳二首·其一]千山
(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登岱岳二首·其一]徂徕
亦作“ 徂来 ”。1.山名。又名 尤来 、 尤崃 、 尤徕 。在 山东省 泰安县 东南。《诗·鲁颂·閟宫》:“ 徂来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后因以“徂徠”指生长栋梁之材的大山。 唐 刘禹锡 《崔公神道碑》:“善积家肥,子孙多材,如彼榱栋,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有时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复。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登岱岳二首·其一]回萦
回旋萦绕。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四年巴养育,万里硤回縈。”
回旋萦绕。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千巖盛阻积,万壑势迴縈。”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三十六曲水迴縈,一溪初入千花明。”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势高竞奔往,势曲已迴縈。”
[登岱岳二首·其一]五夜
(1).即五更。《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 李善 注引 卫宏 《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 王建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灯昏被冷若为情。”
(2).指戊夜,即第五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五夜鐘初动,千门日正融。” 清 姚鼐 《景阳钟歌》:“万钧猛虡悬云陛,五夜蒲牢惊翠幬。”
[登岱岳二首·其一]金波
(1).谓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颜师古 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 ,玉绳低 建章 。” 宋 司马光 《闰正月十五日夜监直对月怀诸同舍》诗之一:“雾浄金波溢,天开碧幕空。”
(2).借指月亮。 唐 白居易 《对琴待月》诗:“玉軫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唐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 明 李瀚 《十五夜立秋对月》诗:“金波圆静夜,银汉近前楹。”
(3).反射着耀眼光芒的水波。 南朝 梁武帝 《七喻·如炎》诗:“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緑萍。”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4).酒名。亦泛指酒。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张次贤 ﹞尝记天下酒名,今著於此:后妃家……河间府金波,又玉醖。”《全元散曲·柳营曲·晋王出寨》:“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波。” 明 王九思 《驻马听·四时行乐》套曲:“满饮金波,琵琶一曲把闲愁弹破。”
[登岱岳二首·其一]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登岱岳二首·其一]海日
海上的太阳。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张素 《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晓, 齐 烟九点苍。”
[登岱岳二首·其一]晏温
天气晴暖。《史记·孝武本纪》:“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盖焉。”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三辅 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於时日景晏温,皆以为恭孝所感。” 清 赵翼 《多雨》诗:“忽晴忽雨乱晨昏,纔苦阴寒又晏温。”一说“晏温”与“氤氲”音近义同,形容云霭垂覆之状。
[登岱岳二首·其一]秦观
秦 代的宫阙。《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 终南 表 秦 观, 少室 邇王城。” 李善 注引《史记》:“ 始皇 表 南山 巔以为闕。 南山 ,则 终南 也。”
[登岱岳二首·其一]独对
(1).单独召见问对。《新唐书·蒋伸传》:“ 宣宗 雅信爱 伸 ,每见必咨天下得失…… 伸 三起三留,﹝帝﹞曰:‘他日不復独对卿矣。’ 伸 不諭,未几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 傅文忠 为椒房懿亲,人实勤谨,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清史稿·文祥传》:“ 英 法 联军犯 天津 , 僧格林沁 密疏请幸 热河 。 文祥 ……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復请独对。”
(2).独自面对;单独相对。 清 刘献廷 《和异君看梅之作》:“佳游深寤寐,独对真徘徊。” 茅盾 《色盲》:“﹝ 林白霜 ﹞和青年女子独对,而且在一个汽车里,这在他还是第一次,虽然不至于手足无措,确有几分彷徨无主了。”
[登岱岳二首·其一]紫霞
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文选·陆机<前缓声歌>》:“献酬既已周,轻举乘紫霞。” 刘良 注:“众仙会毕,乘霞而去。”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十:“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君后自责》:“谁知道絜带咱,享荣华,似拔宅飞昇凌紫霞。”
明代,王樵,登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