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水龙吟】_元好问 | 金代

【水龙吟】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代

[水龙吟]水龙吟原文

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
兵尘万里,家书三月,无言搔首。
几许光阴,几回欢聚,长教分手。
料婆娑桂树,多应笑我,憔悴似,金城柳。
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书。
寻常梦里,膏车盘谷,*舟枋口。
不负人生,古来惟有,中秋重九。
愿年年此夕,团栾儿女,醉山中酒。

[水龙吟]诗词问答

问:水龙吟的作者是谁?答:元好问
问:水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金代
问:水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元好问

[水龙吟]参考注释

[水龙吟]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水龙吟]只是

(1) 仅仅是

我来找你,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只是拉拉家常罢了

(2) 但是

他的作业全做对了,只是字写得不够端正

[水龙吟]承平

太平;持久太平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汉书·食货志》

承平日久

[水龙吟]兵尘

兵马的烟尘。亦借指战事。 元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兵尘 河 朔迷归路,惆悵平沙送夕暉。” 元 麻革 《庐山兵后得希白书知弟谦消息》诗:“闻道王师阻 渭 津, 庐山 以后陷兵尘。” 明 李东阳 《中秋独坐》诗:“战后兵尘新恨满,别时儿女旧愁空。”

[水龙吟]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水龙吟]家书

(1) 家庭成员写的书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家书一箧。——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家中拥有的书

[水龙吟]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水龙吟]搔首

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欧阳予倩 《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水龙吟]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水龙吟]光阴

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后世即用以表时间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南朝梁· 江淹《别赋》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水龙吟]欢聚

欢快的聚会

今天,首都各界代表在这里欢聚,共庆佳节

[水龙吟]分手

(1) 道别

(2) 分别,分开

就此分手

(3) 常指情人各奔东西

[水龙吟]婆娑

(1)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诗·陈风·东门之枌》。毛传:[婆娑,舞也。]

(2) 枝叶纷披的样子

[水龙吟]多应

大概,多半是。 唐 李宣古 《听蜀道士琴歌》:“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宋 曾慥 《类说》卷四九:“定知我死在汝后,多应汝死在我前。” 元 刘庭信 《粉蝶儿·美色》曲:“説甚么芳卿性纯,秋娘丰韵。多应他懒住蟾宫,潜下仙阶,謫降凡尘。”《水浒传》第四二回:“多应这廝走入村中树林里去了。” 清 李渔 《怜香伴·闻试》:“探侦人已归,探侦人已归。看他两颊笑容堆,多应有机会。”

[水龙吟]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水龙吟]金城柳

《晋书·桓温传》:“ 温 自 江陵 北伐,行经 金城 ,见少为 琅邪 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后遂用以为世事兴废之典。 宋 李清照 《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贤寧无 半千 ,运已遇阳九。勿勒 燕然 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水龙吟]竹西

亭名。在扬州城北门外

竹西佳处,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水龙吟]歌吹

歌唱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 昌邑 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宋 司马光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诗:“常思去岁初,西轩习歌吹。”

歌声和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唐 温庭筠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诗:“併起别离恨,思闻歌吹喧。” 鲁迅 《呐喊·社戏》:“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 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水龙吟]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水龙吟]玉壶

(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水龙吟]清书

指满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 清 书国语,非斯邈之文。”

[水龙吟]寻常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膏车

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常喻远行。 明 何景明 《蹇赋》:“昔予膏车而北騖兮,顾九折而返御。”《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询之御者,明日可以兼程,因於晚饭后復膏车碾月而行。”参见“ 膏车秣马 ”。

[水龙吟]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水龙吟]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水龙吟]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水龙吟]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

会中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水龙吟]重九

即重阳,阴历九月九日

[水龙吟]团栾

(1).犹檀栾。竹秀美貌。亦用作竹的代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嶂山》诗:“澹瀲结寒姿,团欒润霜质。”

(2).圆貌。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积翠扈游花匼匝,披香寓值月团欒。”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欒月?”

(3).指圆月。 宋 林逋 《又咏小梅》诗:“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4).借指月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词:“月也异当时,团欒照鬢丝。”

(5).团聚。 唐 孟郊 《惜苦》诗:“可惜大雅旨,意此小团欒。” 元 张养浩 《普天乐》曲:“山妻稚子,团欒笑语,其乐无涯。” 明 王韦 《玉漏迟》词:“缅想此日家园,正儿女团欒。”

(6).环绕貌。 宋 范成大 《次韵平江韩子师见寄》:“有情碧嶂团欒绕,无数朱楼縹緲临。”

(7).团子。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诗:“捻粉团欒意,熬稃腷膊声。”自注:“﹝团欒﹞,糰子。”

[水龙吟]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水龙吟]中酒

饮酒半酣时。《汉书·樊哙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 颜师古 注:“饮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文选·左思<吴都赋>》:“ 鄱阳 暴謔,中酒而作。” 吕向 注:“中酒,为半酣也。” 宋 梅尧臣 《和子华陪宴》:“中酒作暴謔,心亲语多剧。”

(1).醉酒。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 前蜀 韦庄 《晏起》诗:“邇来中酒起常迟,卧看南山改旧诗。”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一日面忽发赤,如中酒状。”

(2).病酒。 唐 王建 《赠溪翁》诗:“伴僧斋过夏,中酒卧经旬。” 宋 张元干 《兰陵王·春恨》词:“中酒心情怕杯勺。” 胡云翼 注:“饮酒成病。”《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昨夜痛醉,必然中酒。今日如何敢叫他去?”

[水龙吟]诗文赏析

化用前人成句,典故,借以抒发自己之情怀。这首词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自金宣宗贞祐元年(1213)以来,元好问因避兵乱而几经辗转。颠沛流离 ,移家登峰后才稍微安定 。孤身一人在汴京为官,夜深难眠,偶一举头,才知又到了中秋!开头二句“素丸何处飞来 。”飘逸而至,素丸依旧,和承平时候一样 ,然物是人非 。披一身皓月,想“家书三月”,却只能“无言搔首”。词人化用为人们所熟知的杜甫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简洁地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几许光阴,几回欢聚”,由家书而陷入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其乐融融的温磬气氛似乎就在身边 ,触手可及。然唱随一笔“长教分手”,却原来是离乱分散后的偶聚 ,却原来是小聚后又一次长别 ,续来不由人不顿过悲凉!今日月圆,再忆欢聚,悲何以堪!“婆娑桂树”又怎能不笑我憔悴二容颜呢?(“ 金城柳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恒公(温)证 ,经金城 ,见前为浪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不爱竹西歌吹,爱空山,玉壶清昼”表明词人不慕荣华,独爱清幽的情怀。远离尘嚣的空山明月,澄澈朗宇 ,不才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吗 ?隐居盘谷,孥舟于枋口,是多么的悠闲惬适呀!盘谷为唐李愿隐居之地,韩愈《送李愿·日盘谷序》云 :“膏吾车写林吾马 ,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倘佯。”词人概括成“膏车盘谷,”者以自己的向住“枋口”,据《新唐书·地理志》孟州济源县有枋口堰。太和五年,河阳节度使温于此疏浚古秦渠 ,以灌溉济源等四县田,水边弩舟,亦闲暇适情之事,然这只是梦中的事,现实生活中,只有中秋,重九的亲人团圆,给人一点生之快乐,因此,但愿年年中秋,岁岁重九,以享受天伦之乐 ,不负此生。《景德传灯录》卷八载襄州庞居士偶曰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活 。”作者概括为“团栾儿女”句,含意是非常蕴藉的。

,

  • 【太常引 为东原范尊师寿。范新得曹夫人,所】_元好问 | 金代
  • 【太常引 为东原范尊师寿。范新得曹夫人,所】_元好问 | 金代 >> 【太常引 为东原范尊师寿。范新得曹夫人,所】_元好问 | 金代...

  • 【论诗三十首·十四】_元好问 | 金代
  • 【论诗三十首·十四】_元好问 | 金代 >> 【论诗三十首·十四】_元好问 | 金代...

  • 【临江仙】_元好问 | 金代
  • 【临江仙】_元好问 | 金代 >> 【临江仙】_元好问 | 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