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作者:毛熙震 朝代:唐代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原文
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
腻香红玉茜罗轻,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
娇羞爱问曲中名,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
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
凝情不语一枝芳,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
晚来轻步出闺房,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诗词问答
问:《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的作者是谁?答:毛熙震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毛熙震的名句有哪些?答:毛熙震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 书法图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95-31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参考注释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愁黛
犹愁眉。 唐 吴融 《玉女庙》诗:“愁黛不开山浅浅,离心长在草萋萋。” 前蜀 韦庄 《荷叶杯》词:“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宋 李石 《渔家傲·赠鼎湖宦伎》词:“瘦玉倚香愁黛翠,劝人须要人先醉。”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横波
(1)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一种波,无线电波和光波即是
(2) 眼神闪烁
横波顾盼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慢脸
细嫩美丽的脸。 南朝 梁 刘遵 《繁华应令》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 唐 岑参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慢脸娇蛾纤復穠,轻罗金缕花葱笼。”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香红
指花。 唐 顾况 《春怀》诗:“园鶯啼已倦,树树陨香红。”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双鬢隔香红,玉釵头上风。”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茜罗
绛红色的薄丝织品。 后蜀 毛熙震 《南歌子》词:“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晚堂
旧时官府午后申时升堂理事称晚堂。《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二人作别,不回店去,逕投本府首告。正是本府晚堂,直入堂前跪下。”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银筝
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唐 戴叔伦 《白苧词》:“回鸞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 后蜀 毛熙震 《河满子》词:“曲槛丝垂金柳,小窗絃断银筝。” 清 吴伟业 《赠冯子渊总戎》诗:“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动行
施行;走动;行动。《国语·楚语上》:“节制义以动行之,恭敬以临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后汉书·寇荣传》:“閶闔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云影
(1).云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 叶梦得 《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
(2).比喻妇女的美发。 宋 黄机 《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 宋 陈著 《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娇羞
妩媚含羞
娇羞不胜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曲中
(1).完全击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韩退之 作《师説》,曲中今世人之病。”
(2).全都符合。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及閲至终篇,见其事跡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豪芒,点染又曲中筋节。”
妓坊的通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 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 武定桥 ,后门在 钞库街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几多
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牵肠
挂念。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想着俺用时不当,不作周方,兀的唤甚么牵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苍天鉴知,前途望护持。从此牵肠,从此牵肠,试问重逢甚时。” 清 周亮工 《寿青溪三老序》:“种种牵肠,难举似老天,毕竟重论诗,百鍊千磨。”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断肠
(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凝情
情意专注。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转态凝情五云里,娇颜千岁芙蓉花。” 宋 向滈 《菩萨蛮·望行人》词:“庭院欲黄昏,凝 * 断魂。” 明 文徵明 《雨中杂述》诗:“凝情不自得,看雨独登楼。”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画帘
有画饰的帘子。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三:“一声明月採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 宋 晏几道 《菩萨蛮》词之三:“红日又平西,画帘遮燕泥。” 廖仲恺 《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词:“万里 长江 排闥入,画帘高卷秋明,西风鱸膾耐人寻。”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暗想
私下考虑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云女
仙女。比喻美女。 后蜀 毛熙震 《南歌子》词:“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傅粉郎
见“ 傅粉何郎 ”。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轻步
(1).轻盈的步履。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 唐 刘禹锡 《泰娘歌》:“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2).谓蹑手蹑足。 后蜀 毛熙震 《南歌子》词:“晚来轻步出闺房,髻慢釵横无力纵猖狂。”
(3).犹漫步。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轻步衰草上,如天然的氍毹,心神散畅。”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闺房
(1) 妇女的梳妆室、卧室或私人起居室
(2) * 家庭中分配给妇女们居住的房屋或房间,通常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隔离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无力
(1) 没有力气
四肢无力
(2) 没有力量
无力解决
[南歌子(一名望秦川,一名风蝶令)]猖狂
(1) 慌乱不整的样子
人马猖狂
(2) 肆无忌惮
猖狂的反扑
唐代,毛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