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鹤安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戏题鹤安斋]戏题鹤安斋原文
始作鹤安斋,谓宜适其性。
既不剪羽翼,亦省梁稻供。
侵寻数十载,翼长去无剩。
青松朋若失,白鸥鸣鲜应。
斋安鹤未安,名实似庭径。
既而静思之,胎仙本清净。
戛然返青田,得所夫何病。
鹤安斋亦安,辞多此为咏。
[戏题鹤安斋]诗词问答
问:戏题鹤安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戏题鹤安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戏题鹤安斋]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六
2. 叶
[戏题鹤安斋]参考注释
[戏题鹤安斋]宜适
谓恰当、适中;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宋书·薛安都传》:“小子无宜适,卿往与手,甚快。”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其卧酪,待冷煖之节:温温小煖於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 宋 司马光 《圉人传》:“缓之以尽其材,急之以禁其逸,鞭策以警其怠,恩渥以驯其心,使之得其宜适而不劳,亦不使有遗力焉。”
[戏题鹤安斋]羽翼
(1) 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戏题鹤安斋]侵寻
亦作“ 侵潯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
[戏题鹤安斋]青松
青翠的松树
[戏题鹤安斋]白鸥
(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戏题鹤安斋]名实
名称与实际:名实相符|深察名实。
[戏题鹤安斋]既而
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既而得某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既而胡即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戏题鹤安斋]静思
沉静地思考、省察。《荀子·解蔽》:“闢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 宋 梅尧臣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诗:“世事静思同转轂,物华催老剧飞梭。” 叶紫 《星》第六章三:“她慢慢地静思了好久好久!”
[戏题鹤安斋]胎仙
(1).鹤的别称。古代鹤有仙禽之称,又相传胎生,故名。 元 张养浩 《寨儿令·夏》曲:“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鹤》﹝释名﹞引 八公 《相鹤经》:“鹤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产,则胎仙之称以此。世谓鹤不卵生者误矣。”
(2).道教神名。《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琴心三叠儛 胎仙 。” 务成子 注:“ 胎仙 即 胎灵大神 ,亦曰 胎真 ,居明堂中。”
[戏题鹤安斋]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戏题鹤安斋]戛然
亦作“戞然”。1.象声词。 唐 白居易 《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孤鹤﹞戞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红蜥蜴》:“家人共聚一室,闻风声汹汹,窗櫺戛然,疑即有覆压之患。”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狸》:“三更后,戛然有声,急篝火照视,得一斑貍。”
(2).声音忽然停止貌。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但见香烟裊篆,花朵摇荡,戛然曲终。” 丁玲 《母亲》四:“花刚刚一传到 于敏芝 手中,鼓便戛然的一下停住了。”
(3).指事情突然中止。《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夫人笑曰:‘纔为兄妹,便钟友爱之情,郎君岂得戛然乎?’” 秦牧 《长街灯语·读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中叙述一事之后,戛然中止,转述他事,造成读者悬念。”
(4).出众貌。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同州 郑勉 诗赋亦戞然出羣,才几与 宗敬 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唐宋文选》:“ 沉下贤 喜为小篇,戛然自异。”
[戏题鹤安斋]返青
指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
[戏题鹤安斋]得所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