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六绝句·其五】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自和六绝句·其五]自和六绝句·其五原文
边腹从来不贮愁,归鸿目送颇悠悠。
三吴何用忧狼顾,一战行看擒狗偷。
[自和六绝句·其五]诗词问答
问:自和六绝句·其五的作者是谁?答:李彭
问:自和六绝句·其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自和六绝句·其五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
[自和六绝句·其五]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自和六绝句·其五]参考注释
[自和六绝句·其五]边腹
(1).边境与腹地。 宋 李曾伯 《木兰花慢·送朱子木叔归池阳》词:“南中眼前事势,正相持、边腹一枰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巡抚之始》:“以后,渐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寺卿、少卿等官,巡抚各处边腹,事毕报命,即停不遣。”《明史·徐阶传》:“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 阶 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2).指边引和腹引。《明史·食货志四》:“ 四川 茶引之分边腹也,边茶少而易行,腹茶多而常滞。”《清会典事例·户部·杂赋》:“又覆准, 四川 茶增行边腹引一万一百五道。”
[自和六绝句·其五]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自和六绝句·其五]贮愁
谓怀藏悲苦之情。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贮愁听夜雨,隔泪数残葩。”
[自和六绝句·其五]归鸿
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四:“目送归鸿,手挥五絃。” 唐 张乔 《登慈恩寺塔》诗:“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宋 王安石 《送陈景初》诗:“ 长安 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十年流落赋归鸿,谁傍昏衢驾烛龙。”
[自和六绝句·其五]目送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自和六绝句·其五]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自和六绝句·其五]三吴
(1).地名。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以县( 会稽 )远,赴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以东为 会稽 。 汉高帝 十二年,一 吴 也,后分为三,世号‘ 三吴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江 南地润无尘,人多精艺, 三吴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书画之能,其来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通典·州郡十二》:“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齐 因之。 陈 置 吴州 。 隋 平 陈 ,改曰 苏州 。 煬帝 初,復曰 吴州 ,寻为 吴郡 。大 唐 为 苏州 ,或为 吴郡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今天下安危,在于 淮 楚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三吴 佳县首,民物旧熙熙。”
(4).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吴 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修月客,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自和六绝句·其五]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自和六绝句·其五]狼顾
像狼一样经常回头看,怕遭到袭击,形容人行事有所顾虑,怕自己受害
狼顾狐疑
[自和六绝句·其五]行看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自和六绝句·其五]狗偷
犹狗盗。 汉 李尤 《函谷关赋》:“ 文 驰 齐 而惧追,譎鷄鸣於狗偷。” 宋 王炎 《舟行过白石》诗:“村落有狗偷,耄倪且狼顾。” 梁启超 《论正统》:“当其无圣神也,则无论为乱臣、为贼子、为大盗、为狗偷、为仇讎、为夷狄,而必取一人一姓焉,偶像而尸祝之,曰:此圣神也。”
宋代,李彭,自和六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