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_王之望 | 宋代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作者:王之望 朝代:宋代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原文

短棹夷犹处,湖平酒满觞。
荷深迷去路,波浅涩归航。
落日山头暗,西风水面凉。
今朝一尊共,相对恍江乡。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诗词问答

问: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的作者是谁?答:王之望
问: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望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望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王之望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 书法图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_王之望 | 宋代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书法作品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参考注释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短棹

亦作“ 短櫂 ”。 1.划船用的小桨。 五代 阎选 《定风波》词:“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渔父》词:“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 元 张宪 《赋松江渔者》:“短櫂轻舟白髮翁,往来常在 泖 西东。” 清 侯方域 《与阮光禄书》:“僕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2).指小船。 唐 戴叔伦 《泛舟》诗:“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烟迷。”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词:“平生 太湖 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夷犹

(1) 犹豫迟疑不前。也作[夷由]

(2) 从容不迫

双桨小船夷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去路

前进的道路;去某处的道路

挡住敌人的去路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浅涩

谓水浅不通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缙云鲙飞》:“ 縉云县 溪涧浅涩,寻常无大鱼。”《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因 丹徒 运河 浅涩异常,委 武进 吴令 往 孟瀆河 测量存水尺寸及桥座情形。”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归航

返回原地

归航信标

归航飞行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落日

夕阳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水面

(1) 水的表层

水面上有好多脏物

(2) 水的面积

这池塘水面约一百平方米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一尊

(1).犹独尊。《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司马贞 索隐:“谓 始皇 并六国,定天下,海内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请氏 武 ,示一尊。” 李详 《论桐城派》:“若举天下统定一尊,犹之四瀆并而为一,云此为正派,餘则非是,固无此理。”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但到奴隶制成立以后,地上权力统于一尊,于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归于一统。”

(2).表数量。用于神佛塑象、大炮等,犹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来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脚 ,只抢得一尊观音小龕,一轴 痴珠 小照,其餘都归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经 《落花》诗:“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江乡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 江 南水乡。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展 海子 直抵西城 中山王 冢,悉为稻田,引 新河 水注之,清波瀰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裡行厨携着玉缸。”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橈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_王之望 | 宋代
  • 【山茶花】_徐月溪 | 宋代
  • 【山茶花】_徐月溪 | 宋代 >> 【山茶花】_徐月溪 | 宋代...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_王之望 | 宋代
  • 【元日示邦求】_李正民 | 宋代
  • 【元日示邦求】_李正民 | 宋代 >> 【元日示邦求】_李正民 | 宋代...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_王之望 | 宋代
  • 【寄翁丹山侍郎】_刘克庄 | 宋代
  • 【寄翁丹山侍郎】_刘克庄 | 宋代 >> 【寄翁丹山侍郎】_刘克庄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