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渔浦作】作者:刁约 朝代:宋代
[过渔浦作]过渔浦作原文
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
翩翩商楫来谿口,隐隐耕犁入富阳。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
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过渔浦作]诗词问答
问:过渔浦作的作者是谁?答:刁约
问:过渔浦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刁约的名句有哪些?答:刁约
[过渔浦作]参考注释
[过渔浦作]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渔浦作]渡头
同[ 1 渡口]
[过渔浦作]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过渔浦作]见微
从小处看到迹兆。《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书·杜周传赞》:“庶几乎《关雎》之见微,非夫浮华博习之徒所能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洪涛崔巍,轻艘尘漂,力与心违,徒嗟泣而罔建,乃悟达者之见微也。”《南史·傅亮传》:“自知倾覆,求退无由,又作 辛有 、 穆生 、 董仲道 赞,称其见微之美云。”
[过渔浦作]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过渔浦作]隐隐
(1) 不分明的样子
隐隐的雷声
(2) 微弱的
感到隐隐作痛
(3) 形容车声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过渔浦作]耕犁
亦作“ 耕犂 ”。耕田犁地。泛指耕作。《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乃教其耕犂,使之冠履。” 唐 孟郊 《寒溪》诗:“幽幽棘针村,冻死难耕犂。” 宋 李纲 《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復伤?”
[过渔浦作]市肆
(1).市场;市中店铺。 汉 贾谊 《谏铸钱疏》:“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后汉书·王充传》:“常游 洛阳 市肆,閲所卖书,一见輒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宋 苏轼 《郭忠恕画赞》:“时与役夫小民入市肆饮食。”
(2).泛指市镇。 宋 叶适 《宜人郑氏墓志铭》:“水暴至,闥启膝没……监故千餘家,市肆皆尽,茅苇有无起灭波浪中。”《 * 词话》第十八回:“﹝ 西门庆 等﹞倚势害人,贪残无比,积弊如山,小民蹙额,市肆为之骚然。”
[过渔浦作]凋疏
零落稀疏。 唐 胡传美 《武康碧落观》诗:“欲脱儒衣陪羽客,伤心齿髮已凋疏。” 宋 陆游 《戏答野人》诗之二:“木叶凋疏天欲霜,老怀多感易凄凉。” 清 程恩泽 《邳州道中》诗:“树如客鬢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廪多。”
[过渔浦作]山峰
山的尖顶
[过渔浦作]重叠
(1)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过渔浦作]熊轼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 玄菟 ,高凭熊軾佩虎符。”
(2).借指太守。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过渔浦作]相谓
(1).交谈;互相告语。《史记·日者列传》:“居三日, 宋忠 见 贾谊 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景德传灯录·道信大师》:“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
(2).相互称呼。《尔雅·释亲》:“两婿相谓为亚。”
[过渔浦作]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过渔浦作]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过渔浦作]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刁约,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