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袁公四诗】作者:孙应时 朝代:宋代
[送别袁公四诗]送别袁公四诗原文
南风一夜涨痕吹,江岫排空送衮衣。
万里直愁知己远,百年长恨此公稀。
眼看蜀柂沙边起,心逐吴云峡外飞。
流水高山有殊遇,此生何地不瞻依。
[送别袁公四诗]诗词问答
问:送别袁公四诗的作者是谁?答:孙应时
问:送别袁公四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应时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应时
[送别袁公四诗]参考注释
[送别袁公四诗]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送别袁公四诗]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送别袁公四诗]涨痕
涨水的痕迹。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 宋 杨万里 《入峡歌》:“篙师相贺涨痕落,今夕可到 鸦磯 泊。”
[送别袁公四诗]排空
冲向天空,高升到天空中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送别袁公四诗]衮衣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 毛 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上太皇太后諡册,造神主,择日祔於 代宗 庙。其褘衣备法驾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一:“啊,小鸟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衮衣前迈,列辟云从。”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立傍衮衣,满身香气;回瞻宝座,一朵红云。”《再生缘》第四九回:“ 酈明堂 ,离坐三呼谢衮衣。”
[送别袁公四诗]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送别袁公四诗]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送别袁公四诗]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送别袁公四诗]长恨
(1).犹言遗恨千古。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所怀不章,长恨黄泉。”《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2).指千古之遗恨。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长歌欲 * ,弥起长恨端。”
(3). 唐 白居易 所作《长恨歌》的略称。 唐 白居易 《编集拙诗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送别袁公四诗]眼看
(1) 马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
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
(2) 听凭(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发展)
哪能眼看着他走邪道不管呢
[送别袁公四诗]流水高山
(1).《列子·汤问》:“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流水高山”指美妙的乐曲。 宋 辛弃疾 《谒金门·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词:“流水高山絃断絶,怒蛙声自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也不弹雅调与亲声,流水高山多不是,何似一声声尽説相思。”《冷眼观》第二二回:“不过因为我国政府讳言革命,所以他就变了这么一个谜语出来,把人猜着顽罢了。惜乎那人不悟,倒未免叫 李君 反存了个流水高山知音絶少的观念在心里了。”
(2).借指知音、知己。 宋 王安石 《伯牙》诗:“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自知。” 清 方文 《得梅朗三凶问因寄麻孟璿沉景山》诗:“流水高山交不浅,素车白马见何难。”
(3).即高山流水。古琴曲。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也题《流水高山》句,也赋《阳春白雪》吟。”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四折:“暂来锦瑟佳人傍,《流水高山》细评量。”《天雨花》第二三回:“君前重与翻新调,《流水高山》好。”
[送别袁公四诗]殊遇
特别的知遇。多指帝王的恩宠、信任。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宋 苏轼 《谢失察妖贼表》:“臣早蒙殊遇,擢领大邦。” 明 吴承恩 《元寿颂》:“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京剧《渡阴平》第九场:“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
[送别袁公四诗]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送别袁公四诗]瞻依
(1).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郑玄 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孙枝蔚 《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闿运 《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少依慈训,壮失瞻依。”
(3).敬仰依恋。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风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赏玩。”
(4).形容耸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下深壑中,始见居庐环倚,似有楼阁瞻依之状,不辨其为公馆、为庙宇也。”
孙应时,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