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岭感兴】作者:李寄 朝代:明代
[登岭感兴]登岭感兴原文
夜霁春皆好,入幽山自深。
吠声村犬接,敲句野僧吟。
钓泽羊裘志,编诗甲子心。
古人属百世,此意到如今。
[登岭感兴]诗词问答
问:登岭感兴的作者是谁?答:李寄
问:登岭感兴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登岭感兴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寄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寄
[登岭感兴]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登岭感兴]参考注释
[登岭感兴]吠声
(1).指狗叫声。《淮南子·泰族训》:“吠声清於耳,兼味快於口。” 艾青 《透明的夜》诗:“狗的吠声,叫颤了满天的疏星。”
(2).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加以吠声者多,辨实者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士子生长草野,不及见 嘉 隆 故老,以审知是非之实;而一时著述编録之人,不过据近代文集,吠声附和。”参见“ 吠形吠声 ”。
[登岭感兴]敲句
推敲诗句。 清 王策 《玉烛新》词:“两三骚客狂吟处,写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登岭感兴]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登岭感兴]羊裘
(1).羊皮做的衣服。
(2). 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刘秀 同游学,后 刘秀 即帝位, 光 变名隐身,披羊裘钓泽中。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羊裘”指隐者或隐居生活。 宋 陆游 《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 元 萨都剌 《钓雪图》诗:“人间富贵草头露, 桐江 何处觅羊裘。”
[登岭感兴]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登岭感兴]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登岭感兴]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登岭感兴]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明代,李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