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山】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支硎山]支硎山原文
问景东峰与碧泉,支硎得号忆遥年。
可知爱鹤兼调马,那碍翻经及习禅。
图画奇参窗户里,筑琴响递榻床边。
旧题宛在苍崖泐,何事苔痕半隐然。
[支硎山]诗词问答
问:支硎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支硎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支硎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支硎山]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九
[支硎山]参考注释
[支硎山]碧泉
(1).形容清澈的泉水。 唐 施肩吾 《惜花词》:“千树繁红遶碧泉,正宜尊酒对芳年。” 唐 姚合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穠彩烧晴雾,殷姿纈碧泉。”
(2).泉名。在今 湖南省 湘潭县 西南七十里。澄碧如染,故名。
[支硎山]支硎
山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又名 报恩山 、 南峰山 。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 晋 高僧 支遁 隐居于此,因以 支硎 为号,山亦因 支遁 得名。 明 文徵明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诗:“西北羣山列翠屏, 天池 宛转带 支硎 。”参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山》、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苏州府》。
[支硎山]可知
见“ 可知道 ”。
[支硎山]调马
驯调马匹。 唐 李端 《赠郭驸马》诗之二:“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唐 李洞 《秋宿梓州牛头寺》诗:“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征发马匹。《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 李贤 注:“调,谓徵发也。”
[支硎山]翻经
(1).指翻译佛经。 隋 杜宝 《大业杂记》:“门南 洛水 有 翊津桥 ,通翻经道场。” 唐 温庭筠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 客儿 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按, 客儿 , 谢灵运 小字。
繙經:1.犹读经。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
(2).台名。在今 江西省 临川市 。 南朝 宋 谢灵运 为 临川 内史,于府治南 宝应寺 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 翻经台 。 唐 颜真卿 有《抚州宝应寺翻经臺记》。
[支硎山]图画
(1)
(2) 绘画
(3) 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如油画、素描或版画)
(4) 比喻壮丽的江山
(5) 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6) 谋划
[支硎山]窗户
(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支硎山]榻床
供坐卧的矮床。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出则连轡驰,寝则对榻牀。”《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 秀英 、 二寳 还和衣对卧在一张榻床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人已取了行李来, 继之 就叫在书房里设一张榻床,开了被褥。”
[支硎山]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支硎山]苔痕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支硎山]隐然
隐隐约约的样子
隐然可见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