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_李贤 | 明代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作者:李贤 朝代:明代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原文

峚山产丹木,益寿同昌阳。

丹泉出其下,汩汨源流长。

就中多瑜瑾,润泽生辉光。

玉膏可为馔,曾兹飨轩黄。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诗词问答

问:《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李贤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贤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贤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注释

1. 押阳韵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参考注释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山产

山里出产的野生动植物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丹木

(1).木名。《山海经·西山经》:“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飴,食之不飢。”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丹木生何许,迺在 峚山 阳。”

(2).红树。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信严霜之未滋兮,岂丹木之再荣。”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未公红树诗》:“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悵谁乘 博望 槎。”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益寿

增延寿命。《史记·孝武本纪》:“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昌阳

菖蒲别名。昌,通“ 菖 ”。 唐 韩愈 《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按,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认为昌阳、昌蒲是二物,自 韩愈 谓“昌阳引年”,作为一物,其后 宋 代《圣济总录》即承其说,以昌阳为昌蒲别名。《吕氏春秋》谓冬至后五十七日,昌蒲始生。据此,昌蒲得名昌阳,以其得阳气而昌盛。参阅《吕氏春秋·任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参见“ 昌蒲 ”。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丹泉

传说中的仙泉,饮之不死。 晋 郭璞 《游仙》诗:“ 丹泉 漂朱沫, 黑水 鼓玄涛。”《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始整丹泉术,终覿紫芳心。” 吕向 注:“丹泉,丹峦之泉,饮之不死。” 唐 曹唐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诗:“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源流

(1)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就中

(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润泽

(1) 雨露滋润;不干枯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西游记》

(2) 使滋润

用油润泽轮轴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生辉

(1) 照得光辉夺目

晶莹闪烁的枝形吊灯使满室生辉

(2) 增添光彩

古刹生辉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 黄帝 是食是饗。” 郭璞 注引《河图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汉 张衡 《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内,和气所出,则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定婚》:“天臺有路通 蓬岛 ,絶胜 裴航 碾玉膏。”

(2).喻美酒。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载真旦暮。”《群音类选·溉园记·邀友游湖》:“玉膏满尊新市美,银鯽堆盘荇菜鲜。”

(3).喻冰。《群音类选·卧冰记·王祥卧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琼浆玉膏,渐渐稜层消耗。”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轩黄

即 黄帝 。因其名 轩辕 ,故称。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岂伊君子宝,见重我 轩黄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赞曰:史肇 轩黄 ,体备 周 孔 。”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曾师 轩黄 友 尧 汤 ,混迹和光佐 周武 。”参见“ 轩辕 ”、“ 黄帝 ”。

,,,

  • 【同诸馆丈赋讯倪武双年兄病二首·其一】_何吾驺 | 明代
  • 【同诸馆丈赋讯倪武双年兄病二首·其一】_何吾驺 | 明代 >> 【同诸馆丈赋讯倪武双年兄病二首·其一】_何吾驺 | 明代...

  • 【送黎孺旬之官闽中】_李云龙 | 明代
  • 【送黎孺旬之官闽中】_李云龙 | 明代 >> 【送黎孺旬之官闽中】_李云龙 | 明代...

  •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一】_李孙宸 | 明代
  •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一】_李孙宸 | 明代 >> 【踏清日山行有感·其一】_李孙宸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