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兵曹赴河中】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送李兵曹赴河中]送李兵曹赴河中原文
能荷钟鼎业,不矜纨绮荣。
侯门三事后,儒服一书生。
昔志学文史,立身为士英。
骊珠难隐耀,皋鹤会长鸣。
休命且随牒,候时常振缨。
寒蝉思关柳,匹马向蒲城。
秋日黯将暮,黄河如欲清。
黎人思坐啸,知子树佳声。
[送李兵曹赴河中]诗词问答
问:送李兵曹赴河中的作者是谁?答:钱起
问:送李兵曹赴河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李兵曹赴河中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钱起的名句有哪些?答:钱起
全唐诗:卷238_72
[送李兵曹赴河中]参考注释
[送李兵曹赴河中]鼎业
帝王之大业。《梁书·武帝纪上》:“丙辰, 齐帝 禪位于 梁王 。詔曰:‘……三光再沉,七庙如缀。鼎业几移,含识知泯。’”《周书·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是以 齐 晋 帅礼,鼎业倾而復振; 温 陶 释位,王纲弛而更张。” 唐 姚崇 《奉和圣制龙池篇》:“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
[送李兵曹赴河中]不矜
不骄傲;不夸耀。《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孔 传:“自贤曰矜。”《后汉书·胡广传》:“不矜其能,不伐其劳。”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韡为华英,不矜不盈。”
[送李兵曹赴河中]纨绮
(1).精美的丝织品。 晋 潘岳 《秋兴赋》:“珥蝉冕而袭紈綺之士,此焉游处。” 唐 韦元甫 《木兰》诗:“易却紈綺裳,洗却铅粉妆。” 宋 苏辙 《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归来缠裹任紈綺,天马性在终难覊。”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六:“被服太素中,何暇问紈綺。”
(2).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敕》:“维公之始,生于紈綺。 晋 主抚之,同乎己子。” 明 宋濂 《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公生紈綺家,遇风日佳时,必张乐设燕为乐。” 清 吴伟业 《悲歌赠吴季子》:“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 江 南长紈綺。”
(3).纨袴子弟。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尽与诗书癖,勿令紈綺攀。” 明 文徵明 《题赵仲光梅花杂咏》:“有王孙风度,而无紈綺故习。” 清 曹寅 《西舍小轩落成漫题》诗:“旧时紈綺稀来往,久遣笙歌出画堂。”
(4).谓少年。 唐 张说 《梁国文贞公碑》:“公紈綺而孤,克广前业。” 唐 元稹 《莺莺传》:“余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时紈綺閒居,曾莫流盼。”
[送李兵曹赴河中]侯门
(1).诸侯之门。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三:“侯门有仁仪,灵臺多苦辛。”
(2).指显贵人家。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二折:“俺只道侯门一入如天远,谁承望 汉 刘晨 误入桃源,枉着你佳人受尽相思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侯门都作沉沉梦,翻笑衰翁局外痴。”参见“ 侯门如海 ”。
[送李兵曹赴河中]事后
事情发生或处理、了结以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夫既不能修善於平日,而又不能敬谨於事后。”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当时及事后,皆毫无动静。”
[送李兵曹赴河中]儒服
(1).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 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 对曰:‘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 丘 不知儒服。’” 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2).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清 卓尔堪 《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 丁玲 《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
(3).谓作为儒生。 明 李贽 《答邓明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今居佛国矣,又强谈儒。”
[送李兵曹赴河中]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送李兵曹赴河中]学文
(1).学习文化知识。《论语·学而》:“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隋书·高祖纪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杖悉皆除毁。”
(2).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如:他原是学文的,后来改学理。
[送李兵曹赴河中]立身
安身,存身
几无立身之地。——《广东军务记》
[送李兵曹赴河中]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送李兵曹赴河中]隐耀
亦作“ 隐曜 ”。1.隐藏光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臣闻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鲁迅 《坟·人之历史》:“当十三世纪时,力大伟於 欧 土,科学隐耀,妄信横行, 罗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学者之口,天下为之智昏。”
(2).犹言含而不露。《后汉书·郑玄传》:“ 南山 四皓有 园公 、 夏黄公 ,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晋 张协 《七命》:“冲漠公子,含华隐曜,嘉遯龙盘,翫世高蹈。”
[送李兵曹赴河中]鹤会
庆寿的聚会。 宋 刘辰翁 《临江仙·寿刘教》词:“闻道城东鹤会,欣然一笑乘风。” 宋 刘辰翁 《水调歌头·寿詹天游》词:“鹤会正阳后,又为此公来。”
[送李兵曹赴河中]长鸣
(1).长声鸣叫。 汉 朱穆 《与刘伯宗绝交》诗:“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晋 潘岳 《马汧督诔》:“青烟傍起,歷马长鸣。” 宋 王安石 《驴》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
(2).多喻士人施展抱负、才能。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顾盻增其倍价,剪拂使其长鸣。”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千载一时,下走得长鸣之所。”
[送李兵曹赴河中]休命
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必能宣祖宗之重光,荷天地之休命。” 明 李东阳 《奉诏育材赋》:“仰惟朝廷造士之盛心,名臣鉅儒育材之休命,贤大夫士遭时之嘉会,此皆足以詔天下,示后世,不可无所撰述。”
[送李兵曹赴河中]随牒
据以授官的委任状。《汉书·匡衡传》:“ 平原 文学 匡衡 材智有餘,经学絶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 颜师古 注:“随牒,谓随选补之恆牒,不被超擢者。”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尔自筮仕以还,皆用随牒平进,可谓不汲汲矣。”
[送李兵曹赴河中]候时
等候时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於是自谓 陶朱 公,復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送李兵曹赴河中]振缨
(1).犹弹冠。谓出仕。《晋书·周馥传》:“ 馥 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
(2).犹濯缨。谓隐遁。《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刘良 注:“临世而隐,如古之渔父濯足振缨也。言随时清浊,以隐於俗也。振,亦濯也。”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济济振缨客,烟霄各致身。”
[送李兵曹赴河中]寒蝉
(1) 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2) 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宋· 柳永《雨霖铃》
[送李兵曹赴河中]匹马
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 朔 、 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 唐 杜甫 《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 。”《花月痕》第四七回:“ 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 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送李兵曹赴河中]秋日
(1).秋天。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嘆。” 晋 潘岳 《秋兴赋》:“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唐 王维 《出塞作》诗:“暮云空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鵰。”
(2).秋天的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春风夕来,秋日晨映,独酌南轩,拥琴孤听。”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唐 杜甫 《雨》诗之一:“秋日新霑影,寒江旧落声。”
(3).秋季的白昼。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六:“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
[送李兵曹赴河中]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送李兵曹赴河中]黎人
(1).黎民。《魏书·天象志三》:“自八年至十一年,黎人阻饥,且仍岁灾旱。” 唐 柳宗元 《贞符》:“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甲胄生蟣虱,黎人困输輓。”
(2). 黎 族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山极高,常在雾靄中, 黎 人自鲜识之。”《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俗呼山岭为‘黎’,居其间者号曰 黎 人。”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黎人》:“岁壬子,忽有生 黎 二十餘献物上官,旗书‘黎人向化’四字。”
[送李兵曹赴河中]坐啸
亦作“ 坐歗 ”。闲坐吟啸。 东汉 成瑨 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任 南阳 太守,用 岑晊 (字 公孝 )为功曹,公事悉委 岑 办理,民间为之谣曰:“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坐啸”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朞。”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 宋 苏轼 《次韵王滁州见寄》:“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歗谿山上。” 清 吴伟业 《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二:“北府风流坐啸清, 萧郎 白帢爱将迎。”
[送李兵曹赴河中]佳声
(1).好消息。 唐 韦应物 《送渑池崔主簿》诗:“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2).好声誉。 唐 钱起 《送李兵曹赴河中》诗:“黎人思坐啸,知子树佳声。”
唐代,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