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原文
嫩绿柔红斗晓晖,江南花信未全稀。
镜前病起愁添鬓,马上春寒未授衣。
蔓草似连边外色,遥山半入雨中微。
家园三径知无恙,碧荇苍苔满旧矶。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诗词问答
问: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参考注释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嫩绿
像刚长出的嫩叶的浅绿色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柔红
指柔嫩的花。 宋 毛滂 《鹊桥仙·春院》词:“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覻著翻成不忍。” 元 马臻 《题湘灵鼓瑟》诗:“为弹寳瑟传幽愫,一点柔红泻香露。”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花信
(1) 花开的信息
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花信尚早
(2)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岁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病起
病愈。 宋 苏舜钦 《病起》诗:“ 吴 天摇落奈愁何,病起风前白髮多。争得 松江 变醇酒,拍浮终日恣酣歌。”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授衣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 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孔颖达 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宋 陆游 《初寒》诗:“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
(2).农历九月的别称。《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亦曰授衣。”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即今授衣天气,风景萧条,砧捣寒溪,蛩吟晚砌。”
(3).谓廷赐锦衣。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月》:“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给赐。”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蔓草
爬蔓的草
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连边
接界,相邻。 王安忆 《小鲍庄》三十:“和他家地连边的还有 鲍仁远 家。”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外色
男色。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梁生》:“有司以 俞 ( 俞华麓 )渔猎外色已甚,颇不直之。”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山半
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中微
中道衰微。《史记·楚世家》:“ 季连 生 附沮 , 附沮 生 亢熊 ,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汉 王逸 《鲁灵光殿赋》:“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 夏后 昔中微,国絶四十载。”
射中微小的目标。《庄子·庚桑楚》:“ 羿 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荀子·儒效》:“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 羿 也。” 杨倞 注:“善射者能及远又中微细之物。”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家园
(1) 家里的庭院
(2) 故乡
(3) 泛指家庭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苍苔
青色苔藓。 晋 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清 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
明代,李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