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至泠然阁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岭至泠然阁作]过岭至泠然阁作原文
昨日由谷登,其劳不可当。
今日据岭下,鋗人逸倍常。
乃知劳逸本无定,在乘其势处之详。
万事不可数偻指,镃錤待时而已矣。
拂谷清风笑我言,不如御行之列子。
[过岭至泠然阁作]诗词问答
问:过岭至泠然阁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岭至泠然阁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过岭至泠然阁作]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九
[过岭至泠然阁作]参考注释
[过岭至泠然阁作]昨日
昨天
[过岭至泠然阁作]不可当
犹言不得了。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兄弟,你女儿的掐算,灵验得不可当。”
[过岭至泠然阁作]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过岭至泠然阁作]鋗人
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史记·楚世家》:“ 灵王 於是独徬徨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鋗人,今之中涓也。”参见“ 涓人 ”。
[过岭至泠然阁作]倍常
(1).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倍常为三丈二尺。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由屏南室中入 * ,倍常而上,始黑,已而大明,为上室。”
(2).大不同于一般。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五:“ 李初直 遇与人相知,则曰:‘棠棣之好,何以过此。’喜庆倍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夫妻二人欢喜倍常。”
[过岭至泠然阁作]劳逸
劳苦与安逸
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过岭至泠然阁作]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过岭至泠然阁作]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过岭至泠然阁作]偻指
屈指而数;屈指。《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
[过岭至泠然阁作]镃錤
见“ 鎡基 ”。
[过岭至泠然阁作]待时
谓等待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天地顺动,百度弗渝,待时而行,处顺以守。” 秦似 《比大和比小》:“所以这些枪,就静静躺在货架上,只好待时而沽。”
[过岭至泠然阁作]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过岭至泠然阁作]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过岭至泠然阁作]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过岭至泠然阁作]列子
即战国时郑人列御寇。古有列子能御风之说。又为中国道教典籍之一。传为战国时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由晋人张湛编成。书中抄录一些先秦材料,但从思想内容看是反映魏晋思潮的作品。此书真伪历代名家均有辨证
乾隆,清代